凤管鸾箫拥内城,上元灯火月中情。
天风吹下升平曲,中有山呼万岁声。
【注释】
凤管:古代乐器名。鸾箫:古代乐器名。拥:簇拥。上元:农历正月十五日,又称元宵节,为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升平:太平盛世。山呼万岁声:古代称皇帝为山,臣子称万岁。
【赏析】
本诗是作者应皇帝之召,在正月十五之夜,观灯赋诗的作品。诗中描写了元宵灯火辉煌,歌舞升平,人民欢庆,君臣同乐的盛况,表现了作者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美好愿望。全诗语言质朴无华,但意蕴深长,耐人寻味,体现了诗人对国泰民安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凤管鸾箫拥内城,上元灯火月中情。
天风吹下升平曲,中有山呼万岁声。
【注释】
凤管:古代乐器名。鸾箫:古代乐器名。拥:簇拥。上元:农历正月十五日,又称元宵节,为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升平:太平盛世。山呼万岁声:古代称皇帝为山,臣子称万岁。
【赏析】
本诗是作者应皇帝之召,在正月十五之夜,观灯赋诗的作品。诗中描写了元宵灯火辉煌,歌舞升平,人民欢庆,君臣同乐的盛况,表现了作者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美好愿望。全诗语言质朴无华,但意蕴深长,耐人寻味,体现了诗人对国泰民安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书愤五首·其五》是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译文: 1. 诗句注释: - 清汴逶迤贯旧京:汴河蜿蜒穿过旧京,即现在的开封。 - 宫墙春草几番生:皇宫的墙边,春天的草又重新生长过。 2. 译文解析: - 通过描绘汴河的蜿蜒曲折和春草的重生,诗人传达了对历史的变迁及其带来的感慨。 3. 赏析与思考: - 通过对汴河和宫墙春草的描述
花落帘栊自好,水归溪涧空寒。 穷达早知有命,不须待诏长安。 注释: 花落:花朵凋零,形容美好事物逝去的景象。 帘栊:指门帘和窗格,这里用来象征家居环境。 自好:自我欣赏,自我满足。 水归:水流回归,这里比喻事物的归宿或命运。 溪涧:小溪流水,常用来比喻人的命运。 空寒:寂静而冷清。 穷达:指境遇的好坏,即贫穷与富有。 早知:早就知道,预知未来。 有命:命中注定。 待诏:等待皇帝的召见
五首其二 诗句: 新月如钩自挂,白露成珠未圆。 石枕藤床秋夜,高人不梦邯郸。 译文: 新月如同弯弯的钩子挂在天空,白露凝结成晶莹的珠子却还未完全消失。躺在石枕和藤床上,在秋天的夜晚,高士不会梦想到远方的邯郸。 注释: - 新月如钩自挂:形容月亮形状像钩子一样高悬。 - 白露成珠未圆:白露时节,露水凝结成珠,但尚未完全消散。 - 石枕藤床:用石头做的枕头和藤制的床,象征简朴的生活。 -
注释: 秋天,江面宽阔,一望无际。山色倒映在江面上,好像坐在船上的人被山的颜色染满了衣裳。黄蝶在花丛中独宿。林梢上红叶飘飞,好像是树上的叶子落了下来。 译文: 秋日里的长江宽广无边,山的颜色倒映在江面上,好像坐在船上的人被山的颜色染满了衣裳。黄蝶在花丛中独自停留。林梢上红叶飘飞,好像是树上的叶子落了下来。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的小诗。全诗四句,前两句写远眺,后两句写近观。 开头两句“秋江一望无际
这首诗是《述祖德颂》,作者不详,但根据内容可知是晋代的作品。全诗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述始(于皇崇祖,植义槁郊) 这部分描述了祖先的功德,强调了他们的伟大和高尚的品质。 第二部分:板荡越疆,神鸟寓巢。 这部分描述了祖先在艰难困苦中仍然保持坚定的信念,如同神鸟一样,在困难的环境中找到了栖息之地。 第三部分:回翔故都,革缁正绡。 这部分描述了祖先在回到故乡后,如何通过改革和整顿社会
这首诗的主题是忠诚、勇敢和牺牲。诗人通过描述一个忠臣的生平事迹,表达了对忠诚和勇敢的赞美以及对牺牲的尊重。 诗句释义: 1. 义正掩衾,泽存束书:意指正义在心,恩情如书。 2. 勇不难死,乖道乃虚:意指勇者不怕死,违背道德的人空虚。 3. 沥血褓婴:意指为了孩子而牺牲自己。 4. 长鲸巨龙,有戟其齿:意指像长鲸巨龙一样强大,拥有强大的力量。 5. 志存赵孤,即陨无悔:意指忠诚于国家
沤篮池头独望,碧水沉沉不流。 注释:沤篮,即荷叶;池头,池塘边。独望,单独地眺望。碧水,深绿的水。沉沉,深沉的样子,形容水的颜色。流,流动。赏析: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秋夜景象,诗人独自站在池塘边,望着水面上的荷叶和远处的高楼,感受着秋天的气息。 篱草半成萤火,残阳却傍高楼。 注释:篱草,指门前或墙旁的草;成,成为。萤火虫在篱草间飞舞,如同点点星光。残阳,夕阳的余晖。却傍,靠近的意思。高楼
【注释】 溪水上:指溪流。篙(gāo):撑船的竹竿或木棍。林间:指树林里。几个:几个流莺。野客:隐士。关情:牵挂、关心国家大事。 【赏析】 这是一首即景抒情诗。诗人在春水初涨的溪上,偶遇几只流莺,遂触景生情,写下这首小诗,表达了他对国事的关心。 首句写春水之涨。次句写流莺之啼。三四两句,写诗人自己的心情。“野客”一词是说作者隐姓埋名,身居山林,不问世事,故云“半醒半醉”。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
注释:桃花盛开,柳树翠绿,山峰连绵,江水流淌,太阳西落。旧日的燕子,今年飞去又飞向谁家?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春天的景象。首句以桃花、柳树、山、水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美好的氛围。第二句通过对比“旧日”与“今年”,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最后一句则通过对燕子的描写,引发了对生命无常的思考。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对生活哲理的领悟
【注释】:密云欲雨不雨,桃花将开未开。 日暮小楼凝望。江南燕子归来。 译文与赏析: 我坐在小楼上久久凝视远方,天边乌云密布,似乎就要下雨了;可它却迟迟不见下一滴雨。我看着桃花,想它该是快开了,可又觉得还没完全开放。 眼看天色要晚,我依然凝神远眺。忽然,一群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 【注译】:“三首”指这三首诗。“其一”是第一首诗的意思。 “密云不雨”,用拟人手法写天气变化莫测。“桃花将开未开”
【注释】: 地卿分职重东曹,南望家山隔暮涛。 无计得归宁免乞,有亲能觐敢辞劳。 天风夜送飞帆急,海日晴翻舞袖高。 莫为倚门烦侧席,太平勋望属时髦。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福建任官期间写给友人吴亚卿的。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友人的关切和祝愿。 首句“地卿分职重东曹”,诗人以自己的官职为切入点,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这里的“地卿”是指诗人所在的职位
【注释】 龙烛腾光:龙形的蜡烛,光芒四射。凤吐烟:凤凰形状的香炉中烟雾缭绕。千花烂熳:百花盛开。七宝鞭:指皇帝御用的七宝装饰的马鞭。 【赏析】 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年间,作者扈从元宵节游灯时写的一首应制诗。诗人用浓墨重彩描绘了元宵佳节的盛况,抒发了对太平盛世的无限向往之情。全诗以景衬情,情景交融,语言华丽,辞藻华美
送吴亚卿道本省母漳州二首 其二与君交谊岂不久,我少忽看青鬓华。 八千馀里暮山色,二十五回春杏花。 故人离思赋碧草,仙母醉颜餐绛霞。 谁道天河隔世界,从知海客惯乘槎。 注释 1. “与君交谊岂不久”:表达了与君交往之友谊的长久和深厚,暗示了两人之间友情的持久和珍贵。 2. “我少忽看青鬓华”:年轻时未曾注意到自己的头发已经变白,反映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青春逝去的无奈。 3.
诗句释义: 1. 泪眼冲寒不受风:泪水因冷而无法阻挡,眼中的泪水仿佛要冲破寒冷空气。 2. 出城先错路西东:刚走出城门时,方向感变得模糊,不知道是往西还是向东。 3. 地连村郭无三里:周围的土地与村庄相连,似乎在短短几英里之内。 4. 谊重存亡有数公:友谊之深厚,足以让人不顾生死。 5. 寸草恩多身尚在:即使像小草般微不足道的恩情,我也依然存在。 6. 蓼莪诗苦卷难终
【注释】 板桥:在苏州城西。 诗老:诗人自称。未还家:尚未回到家。 村舍儿童:指作者家乡的农家孩子。 雪:指雪花,这里用作比喻,形容雪花纷飞的样子。 春酒:春天酿好的美酒。犹未熟:还未酿成酒。 罢吟:停止吟诵。应试:赴考。小团茶:即团茶,用茶叶和水制成,形状像团块的茶。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晚年归隐宜兴(今属江苏)所作。 首句点明“板桥”地名,说明是诗人游访过的一个地方
【注释】枉诸友:对友人的称呼,表示敬意。先君:已故的父亲。墓次方石先生韵奉谢:请方石先生以诗相和。废堞(fèi qiè):城墙残破的部分。古道东:指荒凉的道路向东延伸。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为友人方石所和的一首七绝而作。全诗抒发了诗人与方石的深厚情谊以及对自己坎坷遭遇的感慨。 首联写自己无地不悲的心境。“荒郊”两句,点出自己与朋友在荒凉之地相聚,彼此心情沉重。诗人感叹自己无地不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