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诩
注释:竹树经过雨后的青翠,烟雾缭绕着云屏。道人已经不再追求封侯的梦想,独自阅读浮丘相鹤经。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水画卷。首句以“竹树𥬪𥬪过雨青”起兴,描绘了雨后竹树的青翠景象,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接着,“沈烟一穗绕云屏”则通过烟雾缭绕云屏的意象,进一步展现了山水之间的神秘感和意境之美。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名利看淡的人生态度。他不再追求封侯的梦想
【注释】 陈蒙允:即陈承应,字允德,号东庄。宋元间诗人、画家。八景:指东庄的八处胜景。 采菊见南山:《古诗十九首》有“登高望所思,忽在远山头”等句。《南史·陶潜传》:“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南史·隐逸传》载:陶渊明隐居柴桑时,常以菊花为食,因称“采菊”。 佳兴:优美的兴致。会:相合。 渊明:渊明指晋代著名诗人陶渊明。千载馀:千年有余。 高情:高尚的情趣
【注释】 寂寞岁云暮:寂寞,孤独;寂寞岁月。年云,年将暮。岁云暮,即“岁暮”,指一年将近结束时。 古树严风号:严风,猛烈的风;号,呼啸。 自知非范叔:范叔,指东汉名臣范滂,字叔。范滂为人刚直,与宦官、官僚斗争坚决,遭诬陷下狱自杀。诗人用范叔自比,表明自己虽身处困境,仍坚持原则,不肯屈服。 何敢望绨袍:绨袍,丝绵制成的袍子。汉末张让为相时,其妻宋弘劝他不要贿赂宦官,宋弘说:“君家重于秦,秦君富于罗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要读懂全诗的意思,再结合注释和题目进行赏析。“道人心已静,得失久忘情”意思是道人之心已经平静,对得失早已忘却情感。“寄语枝头鹊,无劳送喜声。”意思是请告诉我那树上的喜鹊,不要为我的离去而鸣叫。从“心已静”“久忘情”“寄语枝头鹊”,可见诗人此时心境是平静、淡然的。 【答案】 译文: 道人之心已平静,对名利得失早已忘却。 请告诉我枝头的喜鹊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的秋夜图,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一个寂静、清冷的秋天夜晚。 玉笛吹残夜,声声太古情。 注释:这里“玉笛”指的是用玉石制成的乐器,通常用来吹奏悠扬的旋律。"吹残夜"形象地描绘了夜色被玉笛的声音渐渐染尽,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夜晚的结束。"声声太古情"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感慨。 美人何处觅,霜月正凄清。 注释:"美人"在此处可能是指诗人心中的某个人或某种美好的事物
注释:我本来是山林中的隐士,很少到城市去。我有一种特殊的爱好,喜欢看山,所以时常来到磐石上看。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隐者生活情趣的田园诗。诗人说自己本是隐居林下的人,很少涉足城市。但他有一种特别的爱好,那就是喜欢在磐石上欣赏山水风光。他常常坐在磐石上,静静地看着山峦起伏、水流潺潺,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这首诗通过描绘隐者的生活场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追求。同时,也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
【解析】 本题属于诗歌鉴赏,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思路,概括内容要点,并结合重点字词的含义准确答题。“故人久不来”一句,写自己因友人不至而感到的惆怅与无聊。“意趣未能惬”句,是说自己的心情不能得到满足。“但见空庭中,纷纷走风叶”一句,写眼前所见之景。秋风萧瑟,落叶纷飞,庭院空寂,无人来去。诗人通过写景
【注释】 渴虬:口渴的龙。迸石出:从石头里冲出来。下饮:向下饮水。清冷湍:清凉湍急的流水。想当:意即“应当”。挥洒:挥笔泼墨,指绘画。逸兴:豪放的兴致。毫端:笔头。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在观赏竹画时,看到竹子挺拔、劲健,情不自禁地赞叹不已,于是挥笔作诗,表达了他欣赏竹子的意境。全诗语言质朴,形象生动,充分体现了作者对画中竹子的深厚感情
注释: 在山中没有繁杂的世事,树林底下有悠闲自得的人。 我也不需要媒人来介绍,回来时愿意找个邻居居住。 赏析: 此诗是诗人借题小画,以“闲人”自况而作的一组五言绝句。前两句写景,描绘出一幅幽静清远的自然景象;后两句则由景及情,抒发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全诗构思巧妙,语言清新自然,充满了生活气息
【注释】 南园:指隐士的居所。 南野先生:即陶渊明,字元亮,东晋时人。 清晖:指月光。 繁阴:浓密的树荫。 金井:古代建筑中的一种井,以铜为之。 露警鹤鸣馀:露珠滴在鹤鸣声中。 先生酒初醒:先生刚刚饮酒醒来。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赋给友人的一首七言诗。全诗描写了月色、树荫、鸟鸣、酒香和主人的酒后之态。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叙事写意。“清晖流玉宇,繁阴覆金井”,写的是月光如水洒向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