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诩
【注释】 布谷:布谷鸟,即布谷鸟,俗称布穀、杜鹃。催种:催促播种。千声复万声:形容布谷鸟的叫声繁多。一身无托处:指没有依靠,没有归依。安敢话归耕:怎能谈论回家耕种呢。 【赏析】 “布穀催春种,千声复万声。”这是写春天到来的时候,布谷鸟在田里到处叫唤着催促农民赶快下种。“千声复万声”形象地描绘出布谷鸟鸣叫的声音之多,可见春光明媚,万物萌发。 “一身无托处,安敢话归耕。”是说一个人如果身无分文
【注释】 1、娄水:指娄水,发源于江西省上饶市境内,流至苏州市区后,与吴江、昆山、太仓等地水系相汇。娄江:娄水之别名,又称娄江,古时称吴松江。 2、轻风寒食小桃开:形容春天天气寒冷,桃花还未开满枝头。 3、客况:旅途中的情况,比喻漂泊无定的生活状态。 4、丹心一寸未成灰:比喻忠心耿耿,至死不渝的忠义之心。 5、无言一笑回:表示无需言语,只需微笑即可表达内心情感。 【赏析】
【注释】 1. 寒家况味诗三首:作者自号寒山子,又号寒山叟。这首诗是作者晚年的作品,写自己辛苦耕种,但所得微薄,生活清苦。 2. 辛勤种植本堪怜:种庄稼本是件值得同情的事情,但作者却感到可怜。 3. 齿为辛勤易恼煎:牙齿因辛苦的劳作而经常疼痛。易恼煎,形容痛苦难忍。 4. 瓜瓠及时肥更好:瓜和瓠都是瓜果类植物,及时收获,果实肥大,味道鲜美。这里比喻辛勤劳动的人在丰收时节,能得到更多的收获。 5.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逐句释义”要求考生对诗句进行逐句解释。然后分析注释的内容。最后结合注解内容和诗的内容进行具体赏析,并注意赏析的角度要全面,如思想主题、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等。 【答案】 译文:有个年轻女子刚刚长大成人,可家境贫寒无法嫁人。被豪绅富户买来当小妾,她不能嫁给近邻的人。 注释:①鬻:卖。②比邻:邻家。 赏析
翻译: 田家的丝织品,才一寸就已足够了。 积累到一定长度,就可以织成一尺长的丝巾。 拿到公门里去,又有几个识货之人能看中? 注释: 田家:指农家。 积丝方满寸,累尺渐成端:意思是说田家所织的丝巾才一寸见方,但积少成多、日积月累,就能逐渐积累起来成为一条长丝巾。 持入公门里,何人着眼看:意思是说把织成的丝巾拿到官府门前去卖,又有谁会去欣赏它的价值呢? 赏析: 这是一首讽刺诗,反映了农民的苦难生活
【注释】: 田家词:指《田家》诗。烈日晒皮肤,皮肤似漆乌。形容农民在烈日下辛勤劳作,皮肤晒得黝黑。郎君矜白面,应笑种田夫。意思是说,那些只知享乐而不知辛劳的人(郎君)会嘲笑我们这些辛勤劳作的农民。 【赏析】: 这是一首揭露封建社会阶级差别的诗。诗人以“田家”为题,通过写烈日炙人的农忙季节和农民们的艰苦生活,表达了对农民劳动的同情以及对剥削者的讽刺。全诗语言朴实,情感真切,富有感染力
【诗句解读】 “北望宝芝三十里,村墟六月雨馀天。”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在宝芝道中向北遥望的情景。诗人目光所及之处,是三十里外的宝芝山,而眼前的村落和村庄则沐浴在夏末秋初的余晖之中。 “一湾流水一湾竹,两岸垂杨两岸蝉。” 这里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秀美的自然风光画卷。清澈的溪流蜿蜒流淌,两岸生长着郁郁青青的竹子,而垂柳摇曳生姿,蝉鸣声声入耳。这幅画面不仅展示了大自然的美好,也让人感受到了一种宁静与和谐
这首诗是王氏对亭子的一种情感表达,通过描绘亭子的风貌,来抒发作者的情感。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解读和赏析。 1. 爱君玉立亭子好,三世相传今百年。解释与译文: - "爱君": 表示对亭子的钟爱。 - "玉立": 形容亭子高耸、优美。 - "亭子好": 赞美亭子的美丽。 - "三世":指代时间,这里指三代人。 - "相传":延续至今。 - "今百年":现在已过去一百年。 2. 挺挺尚存先气概
注释:亡内女兄徐氏哀挽自从丈夫去世,发誓要终老天边。 甘心贫寒八十年。 姓名自期书太史, 风声未肯让前贤。 苦心只有孤灯识, 清梦惟凭独鹤怜。 如此正宜为世表, 不蒙旌异为无钱。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悼亡诗。作者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了对亡妻的思念之情。全诗以妻子的口吻写,从她与丈夫结婚到丈夫去世,再到自己守寡八十年,最后感叹自己未能被旌异而感到遗憾,都充满了悲凉和无奈。 首联“一从夫死誓终天
马鞍山下陈氏故园 主翁久作黄泉客,后事无闻继者谁。 注释:陈家的主人已经作古,他的后人不知是谁。 奇石总为他有物,翠萍空涸旧存池。 注释:那些奇形怪状的石头总是他所有,而曾经盛满水的翠萍却早已干涸。 野花蜂蝶春游处,荒草牛羊晓牧时。 注释:野花蝴蝶是春天游玩的地方,荒芜的草地牛羊是早上放牧的地方。 念昔经营良不易,山灵应笑世人痴。 注释:回想起从前的经营是多么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