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诩
诗句释义: 1. 黄童白叟真吾徒:这里指的是年龄虽不同,但都成为了作者的同道中人。这里的“黄童”是指年轻的时候,“白叟”则是年老时,而“真吾徒”则表示他们是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 2. 田园荒芜身自锄:"田园"通常指代作者的农田,"荒芜"则意味着荒废了,"身自锄"表示自己动手去耕种,说明作者为了生活不得不亲自下地劳作。 3. 不知黑发变华发:这句话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变迁
此日虞山试一登,四观佳致翠层层。 近城市店多沽酒,傍水人家半下罾。 红叶几村秋老树,白头何处晚归僧。 分明一段江南意,借问王维画未曾。 诗句逐句释义: 1. “此日虞山试一登”:今天尝试登上虞山。 2. “四观佳致翠层层”:四处观看,看到美丽的景色层叠如翠绿的波浪。 3. “近城市店多沽酒”:靠近城市的店铺很多,可以买酒喝。 4. “傍水人家半下罾”:在河边的家庭中,有些家庭正在捕鱼(下罾)
送冯翼夫广文先生分题得鲁桥瞻岱 注释:一肩行李惟书剑,北上神州道路长。 释义:一肩行李只有书和剑,北上神州道路漫长。 迤𨓦渡沂遵鲁望,迢遥仰岳辨齐疆。 注释:迤逦渡过沂州,沿着鲁地远望,远远地仰望着泰山辨别齐国的疆界。 释义:曲折绵延地渡过了沂州,沿着鲁地远望着泰山,分辨出了泰山的界限。 蒙蒙欲雨春云重,郁郁凌霄晚岱苍。 注释:蒙蒙细雨即将来临,春天的云层浓密而重,傍晚时泰山显得苍翠而高耸。
过顾玉山旧宅二首 当时富贵号无前,屈指繇来未百年。 好事主人金粟老,能文馆客铁龙仙。 歌儿舞女花间席,茶灶笔床湖上船。 今日我来都不见,数家田舍起炊烟。 注释: 1. 当时富贵号无前,屈指繇来未百年:指的是顾玉山在生前曾经是极为富贵的人,他的名号甚至没有前人可比,而他的寿命却只有短短的一百年。 2. 好事主人金粟老,能文馆客铁龙仙:这句话描述了顾玉山的主人是一个喜好结交文人墨客的人
溪行 一溪沓沓通潮汐,两岸萧萧响荻芦。 水鸟傍人来复去,山岚入座有还无。 夷犹鲁望烟波棹,黯淡元晖水墨图。 对此不胜怀感慨,便宜拂袖老江湖。 【注释】 一溪:指一条小溪。 沓沓:形容水流声连续不断。 潮汐:潮水的涨落现象。 萧萧:形容风吹芦苇的声音。 水鸟:指水边栖息的水鸟。 傍人:靠近人。 山岚:山上的云雾。 夷犹:犹豫,迟疑。 鲁望:即张志和,唐代著名诗人。 烟波棹
【注释】 金县丞:唐时县尉之职。金,指唐时河南府金城县(即今河南洛阳市东)。 适逢:恰逢。 交颂德:相互称赞美德。 二竖:指作者自己和其弟。二竖:古人称兄弟为二竖。 【赏析】 此诗是元代文学家揭傒斯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作于元贞二年(1296),当时诗人正任金县丞。元朝初年,金县曾发生水灾,县尉在三年内两次死难。揭傒斯为此作此诗以悼念他。 全诗前四句写县丞的政绩与遭遇。后四句写县丞的人品与节操
诗句解析与注释 1. “底事中宵梦不成,一身无那万愁并”: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在深夜无法入眠,心中充满了各种忧愁和思念。底事指的是什么导致他无法入睡,可能是对过去的回忆、对未来的担忧等;无那表示无法控制或摆脱这些忧虑。 2. “飘零踪迹随蓬转”:描述了诗人四处漂泊,如同随风飘荡的蓬草一样,没有固定的居所。这里用“飘零”形容其生活的不稳定和漂泊不定。 3. “澹泊生涯费舌耕”:意味着为了生计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意,赏析作者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根据题目所给要求分析作答。 第一首诗中,阿瑛旧宅绰山前,父老犹能话昔年。阿瑛是顾况的字,他曾任秘书郎、侍御史等职,因触犯权贵而被贬为饶州司户参军
注释: 1. 东吴南越久暌离 - 描述两地相隔,长时间的分离。 2. 凶闻传来尚可疑 - 听到不幸的消息后,仍然感到怀疑或不确定。 3. 一死果符沈海梦 - 如果一个人真的死去,那就像是沉入大海的梦境一样。 4. 此生无复到家时 - 此生没有机会再返回家乡了。 5. 季方忽动元方哭 - 突然之间,元方开始哭泣。 6. 管仲空怜鲍叔知 - 尽管管仲对鲍叔有同情,但这种感情并没有被真正实现。 7.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杨城湖口的所见所闻。诗中描述了他看到的景象以及他的感受,同时还有一些对生活的哲理思考。 舟中有作 杨城湖口暂经过,沽酒无钱可奈何。 注释:在杨城湖口暂时停留,没有钱买酒喝,只能无奈地喝酒。 白水煮鱼嫌味淡,湿薪炊饭苦烟多。 注释:用白水煮鱼觉得味道太淡,用湿柴火煮饭感觉烟气太多。 落帆且入三叉港,脱险方离万顷波。 注释:船帆落下之后进入三叉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