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事中宵梦不成,一身无那万愁并。
飘零踪迹随蓬转,澹泊生涯费舌耕。
短蜡烧残寒漏永,慈乌啼断月华明。
年来多少伤心恨,都付梅花晓角声。

诗句解析与注释

  1. “底事中宵梦不成,一身无那万愁并”: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在深夜无法入眠,心中充满了各种忧愁和思念。底事指的是什么导致他无法入睡,可能是对过去的回忆、对未来的担忧等;无那表示无法控制或摆脱这些忧虑。

  2. “飘零踪迹随蓬转”:描述了诗人四处漂泊,如同随风飘荡的蓬草一样,没有固定的居所。这里用“飘零”形容其生活的不稳定和漂泊不定。

  3. “澹泊生涯费舌耕”:意味着为了生计,诗人不得不四处奔波,努力谋生,甚至有时候要靠言辞来争取机会。澹泊意为清淡简朴,与前句中的飘零形成对比,突显诗人的生活状态与追求。

  4. “短蜡烧残寒漏永,慈乌啼断月华明”: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孤寂的画面,通过“短蜡”、“冷漏”、“慈乌啼断月华明”,营造了一个寒冷而清冷的环境,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哀伤。

  5. “年来多少伤心恨,都付梅花晓角声”: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多年来经历的悲伤和痛苦都已经转化为对梅花的欣赏和感慨。晓角为古代乐器名,此处借指晨钟暮鼓的更迭,暗示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译文

    深夜里,我无法入睡,心中萦绕着无数忧愁。我像飘零的蓬草一样,四处漂泊,生活艰难而简朴。为了谋生,我四处奔波,有时还得依靠言语来争取机遇。寒冷的夜深人静时,蜡烛燃烧得只剩半截,漏壶滴尽了水银,只有慈乌的啼鸣打破了夜晚的寂静。这些年,我承受了太多伤心和痛苦,如今都化作了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

    赏析

    这首诗以“愁”为主线贯穿全篇,从“无那万愁并”到“伤心恨”,再到“伤心恨已付梅花”,诗人的内心世界被深刻地刻画出来。首两句通过“梦不成”与“一身无那万愁并”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在深夜无法入睡的焦虑和内心的混乱。随后四句则转向描述诗人的生活状态和心境,通过“飘零踪迹”和“澹泊生涯费舌耕”,展现了诗人在外漂泊,为生计而努力的艰辛。最后两句通过对“短蜡”的描写,营造出一个清冷孤寂的氛围,同时将诗人的伤感转化为对自然景象的欣赏和感慨。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示了诗人对人生百态的深刻感悟和对自然美的热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