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亭独立秀穹林,得地何愁枳棘侵。
老节定经千岁久,直根应透九原深。
尘埃不染怜渠貌,风雪难移信此心。
却怪祖龙封爵污,不平时作怒涛音。

【注释】

亭亭:耸立的样子。穹林:高高的树林。得地何愁:指松树得到好的环境而茁壮成长,又何必担心被荆棘侵袭。老节:指松的苍劲的枝干。直根:指松树深深扎根于土中的主干,比喻坚贞不移的意志。九原:指坟墓或地下。怜:爱惜。却怪祖龙封爵污:却奇怪秦始皇封他为“五大夫”,反而玷污了他的名声。祖龙:秦始皇名嬴政,因称祖龙。作怒涛音:作声如怒涛之鸣。

【赏析】

《咏松》是一首咏物诗。作者借对松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坚持操守,不畏权贵,宁死不屈的崇高气节,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首句“亭亭独立秀穹林”,起笔不凡。“亭亭”二字,写松树挺拔的姿态;“独立”二字,点明松树生性刚强,不随俗俯仰。一个“亭亭”字,写出了松树的风姿,它那青翠的枝叶在高大的树干上向上延伸,仿佛在向蓝天伸展,显得亭亭玉立,秀丽非凡。

第二句“得地何愁枳棘侵”,承上启下,进一步突出松树傲岸不群、不为尘垢所染的性格特点。这两句是说:你生长在好的环境中,又有什么可愁的呢?枳棘是酸枣树的一种,它的果实味酸,叶子长刺,所以用来比喻坏人或恶劣的环境。诗人用这个比喻来表明自己决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

第三句“老节定经千岁久”,紧承上句,进一步歌颂了松树的高尚品质。“老节”,指松树坚韧的枝干,也比喻人的节操。“经千岁”,即经过千年,表示历尽沧桑、经受考验。诗人把松树比做人,赞颂松树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坚定的节操,并由此联想到人应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在漫长的岁月中保持自己的本色不变。

第四句“直根应透九原深”,是全诗的高潮。这两句的意思是:松树深深扎根在地下,它的主干直插云天,象征着坚贞不屈的精神。“九原”,泛指地下或坟墓。这两句是对松树性格的高度概括和艺术提炼,它既是诗人对于松树的赞颂,也是诗人对于自己精神境界的自白。诗人用这一形象的语言表现了自己的志节,同时暗含着诗人对当时社会的愤怨。

第五句“尘埃不染怜渠貌”,承上启下,写松树的清洁高雅。“怜”字,是诗人的感情流露,表现出诗人对松树的喜爱。

最后两句“风雪难移信此心”,是全诗的总结。“信此心”,指坚信自己有坚守节操的决心。“祖龙”,指秦始皇赢政,这里代指暴秦。这两句是说:即使狂风暴雨、飞沙走石,也动摇不了我坚守节操的决心。

【译文】

亭亭玉立高耸入云的树林中,有了好的环境还担忧枳棘丛生。

苍劲的枝干经历了千年风雨仍不屈服,深深地扎根土壤中显示出坚定不移的节操。

松树从不沾染红尘污垢,风雪中屹立不倒更显其品格高洁,却怪秦始皇封他为“五大夫”,反而玷污了他的名声。

【评解】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咏松,寄托了诗人坚持操守,不畏权贵,宁死不屈的高洁品性,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首句写松树亭亭玉立的风姿和生长环境的恶劣(亭亭)以及松树的傲岸不群、不为尘垢所染的性格特点(独立)。“亭亭”二字,写松树挺拔的姿态;“独立”二字,点明松树生性刚强,不随俗俯仰。一个“亭亭”字,写出了松树的风姿,它那青翠的枝叶在高大的树干上向上延伸,显得亭亭玉立,秀丽非凡。

次句承上启下,进一步歌颂了松树的高尚品质。以枳棘比喻不良的环境,表明决不与恶势力妥协,绝不与恶劣环境同流合污。

后两句紧承前四句,进一步歌颂了松树的坚强意志和高贵品格。以“老节”、“直根”比喻松树坚韧的枝干和深深扎根于地下的主干;以坚贞不屈的精神象征松树;以“九原”暗示松树生生不息的生命力量;以坚贞不屈的精神象征松树;以坚贞不屈的精神象征松树。

最后两句是全诗的收结,以风雪比喻社会环境的变化,以风雪中依然屹立的松树比喻自己坚贞不屈的精神。以“祖龙”代指暴秦,表明决不与邪恶势力妥协。

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风格清新遒劲,格调豪迈高远,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的艺术特色,堪称千古绝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