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闻天台之山四万八千丈,连冈叠嶂如游龙。
金鳌屹立东海上,东汾更在金鳌东。
开元谪仙好孙子,宦游卜得佳山水。
读书闻有宋诸郎,遗爱尚传唐刺史。
古人不复作,悠悠令我思。
至今东汾月,挂在珊瑚枝。
我来豫章城,邂逅龙门客。
示我东汾之画图,丹霞翠雾仙凡隔。
安得与子骑鲸鱼,拾得东海明月珠。
试问蓬莱花鸟使,弱水清浅今何如。

《东汾书舍》是元末明初著名诗人胡奎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描绘东汾的自然风光和历史传说,表达了诗人对古人文化成就的追忆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解析:

  1. 第一句:吾闻天台之山四万八千丈
  • 天台山的壮丽:天台山,又称五岳之一,以其高耸入云的山峰和悠久的历史而闻名。这里用夸张的手法(“四万八千丈”)来形容其宏伟,突出了天台山的壮观和不可接近的美。
  • 连冈叠嶂如游龙:进一步描述天台山连绵起伏、层峦叠嶂的特点,如同一条巨大的游龙在云雾中穿梭,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
  1. 第二句:金鳌屹立东海上
  • 金鳌的象征意义:金鳌,通常被理解为神话中的神兽或守护神,象征着权威和力量。这里的金鳌象征着守护和见证,暗示着天台山自古以来的重要性和神圣性。
  • 东海的背景:东海作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重要水域,常常与帝王将相等重要角色联系在一起。金鳌屹立于东海之上,可能隐喻着天台山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1. 第三句:东汾更在金鳌东
  • 地理位置的提及:这句诗直接提到了“东汾”,即今天的太原,并指出它在金鳌东侧。这不仅是地理位置的描述,也暗含了历史的传承和连接。
  • 历史背景的暗示:东汾作为古时的政治、经济中心,见证了许多历史事件的发生。金鳌东侧的位置可能是为了强调东汾在历史长河中的特殊地位。
  1. 第四句:开元谪仙好孙子
  • 开元盛世的提及:开元年间,唐玄宗李隆基开创了一个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的盛世,被后人称为“开元盛世”。这里用“谪仙”形容当时的文人墨客,他们如同天上的仙人一般才华横溢,受到皇帝的重用。
  • 文人与东汾的关系:文人墨客的到来为东汾带来了文化的繁荣,使得东汾成为文化交流的中心。这也反映出东汾在当时社会的重要角色。
  1. 第五句:宦游卜得佳山水
  • 官场的寓意:宦游,即在官场上的奔波。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因政治抱负而四处奔波的辛酸和无奈。同时,也反映了官场对于个人命运的影响。
  • 选择东汾的理由:诗人选择了东汾这个地方来居住和工作,可能是因为东汾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文化氛围,能够让他找到心灵的慰藉和创作灵感。
  1. 第六句:读书闻有宋诸郎
  • 宋朝的文化成就: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成就最高的朝代之一,诗歌、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达到了巅峰。这里的“读书”可能指的是诗人在东汾的生活经历中,经常接触到宋朝的文化遗产。
  • 传承与影响:诗人通过读书了解到宋朝的成就,感受到了文化传承的力量。这也可能激发了他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追求。
  1. 第七句:遗爱尚传唐刺史
  • 唐朝的影响力:唐朝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诗人提到“唐刺史”,表明他受到了唐朝官员的榜样影响,渴望在自己的工作中体现出唐代官员的高尚品质和卓越才能。
  • 对后代的影响:诗人希望自己的言行能够像唐朝的刺史一样,给后世留下积极的影响,传承唐朝的文化和精神。
  1. 第八句:古人不复作,悠悠令我思
  • 古代文化的消逝:诗人感叹古代文化已经无法复现,这是对过去辉煌岁月的一种怀念。同时,也是对人类文化传承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挑战的一种思考。
  • 个人的情感体验: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化的深深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感慨。它不仅反映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体验,也揭示了人类共有的文化情感和价值取向。
  1. 第九句:至今东汾月,挂在珊瑚枝
  • 时间的流转:这句话通过描绘东汾月夜的美丽景象,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和珍惜。月夜的宁静与美丽,以及珊瑚枝上的月光,共同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
  • 自然的赞美:通过对东汾月夜景象的描绘,诗人赞美了自然之美,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激之情。这种赞美不仅仅是对自然的赞美,更是对生命、时间和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
  1. 第十句:我来豫章城,邂逅龙门客
  • 地理位置的转换:从东汾到豫章城,再到龙门客,这一系列地名的变化展示了诗人生活的地域变迁和社会身份的转变。这些变化不仅影响了诗人的生活轨迹,也反映了他对社会、政治和文化的深刻洞察。
  • 交流与相遇:诗人在这里描述了与不同地区人物的交流和相遇,这不仅展示了他的社交广泛性,也体现了他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智慧和包容性。每一次交流都是一次新的学习机会,使他能够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和见识。

这首诗不仅是对东汾风景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抒发和个人志向的追求。通过对自然景观、历史文化以及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胡奎成功地将读者带入了他的世界,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的情感波动和思想深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