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石
蜀川东抱战声流,元夕来监舍畔州。 莫把华灯照人泪,只堪掩面替民愁。 注释:蜀地的四川地区在东边被战争的声音所环绕。在元宵节那天,来到监管房屋旁边的地方。不要点亮华丽的彩灯照亮人们的眼泪,只能让人低下头代替民众的忧愁。 赏析: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描绘了诗人在元宵节时,身处监房旁的场景和心境。诗中的“蜀川东抱战声流”形象地描绘了当时战火纷飞的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韩愈写给他的学生孟郊的。韩愈(768—824年),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他是唐朝中叶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古文运动的创始人,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孟郊(751—814年),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早年家贫,苦读诗书,后因科举不第而隐居嵩山,终身未仕。孟郊与贾岛齐名,被称为“郊寒岛瘦”,世称“孟贾”。 首句“四海文章六一仙”,意在赞美韩愈的文章
【注释】周公帽:用桐梓山的桐梓木制成的帽子。傅说霖:傅说(yuè,音月)治理过的地区多有甘雨。傅说:商代贤相,传说他任过虞、尹等职,后为纣王所囚,死于狱中,葬在殷墟。 【赏析】 此诗是作者对桐梓山桐梓木制周公帽的赞美。桐梓县位于贵州西部,属遵义市管辖。这里出产桐梓木,质地坚韧,纹理美观,可用来制作各种器具。桐梓木制的帽子,古色古香,别具一格。 诗前两句写桐梓木制周公帽的形貌特征
诗中“河汉无尘”指的是银河,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上的概念;“碧玉倾”形容银河的清澈如玉石般倾斜;“万枝灯里仰天庭”描述元宵节夜晚,无数的彩灯如同天上繁星,仰望着天空的景象;“吾皇慈俭如尧舜”中的“吾皇”指代皇帝,这里赞扬皇帝的仁爱和节俭,与古代圣明君主尧舜相提并论;“应有天边退舍星”暗示皇帝的智慧足以让天边退隐的星星都回归本位。 通过对诗句的逐一释义与分析
诗句原文: 老火丹田热欲吹,不妨冰雪重提携。 金多不用千头橘,刀割无嫌三藏梨。 译文: 在炎热的夏季,我如同一位老练的炼丹师,将丹田中的真气引燃,希望它们能够像火焰一样燃烧,散发出炽热的光芒。我不需要冰雪来冷却这些真气,因为我心中的热情足以抵御一切寒冷。我的财富再多,也不需要去购买那些价格昂贵的橘子,因为我知道,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于外表的美丽,而在于内在的品质。当我用刀子切开那些三藏梨时
满盘冰玉岂虚投,落笔琼琚未易酬。 欲写霜柑三百颗,更寻火枣八千秋。 译文: 满盘中的佳肴美酒岂能白白浪费,我提笔时心中充满豪情却难以完全表达我的感激之情。想要书写三千颗霜降的柑橘,更寻找那火枣八百年的甘甜。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著名文学家李石的代表作品之一。诗人通过赞美王公的才情和慷慨,表达了对王公深厚友谊的珍视和感激。首句“满盘水玉岂虚投”,以满盘的水玉比喻王公的厚赠,暗示其贵重和无以为报
【释义】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黄河和长江两条大河的忠义精神,在雪山之巅重见其色;元祐年间何从见到古代的风骨。这两句诗赞扬了那些坚守忠诚、刚直不阿的人,他们的精神值得后人效仿。 【译文】 黄河和长江两条大河的忠义精神,在雪山之巅重见其色;元祐年间何从见到古代的风骨。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黄河和长江两条大河的忠义精神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坚守忠诚、刚直不阿的人的敬仰之情。同时
公寿送蒲萄以酒答之二首 一宿逡巡为酒忙,暗泉倾乳听糟床。 南邻无物酬佳伴,依旧岩花酿蜜香。 注释:我匆匆一宿便急忙准备酿酒了,暗泉倾泻的乳汁听着糟床的声音;南邻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回报我的好朋友,但我依然用山中的花朵酿制蜂蜜,让香味四溢。 赏析:诗中通过“一宿”“暗泉”和“糟床”等意象描绘出忙碌而紧张的气氛,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同时,诗中的“岩花酿蜜香”也展现了山野之美和自然的馈赠
诗句释义与译文: - 香茗粗蔬肯破悭:意为尽管生活简朴,但愿意不吝啬地享用好茶。 - 相公日食万羊山:指官员的日常生活极为奢侈。 - 夫君何厚神何薄:表达了对神灵是否应受到特殊待遇的疑问,暗示神灵与凡人的区别。 - 自取悬鹑一水间:形容生活贫苦,仅能维持基本生活。 诗文赏析: 该诗通过对比描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首句“香茗粗蔬肯破悭”展现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坚持
瞿唐峡(一作《瞿塘峡》) 我行江南上峡来,系舟夜泊云雨台。 行到西川一万里,杜鹃声急桃花开。 【注释】 瞿唐峡:在今四川奉节县东,瞿塘关之西。 上峡:指长江三峡中瞿塘峡口。 西川:指四川盆地以西地区。 云雨台:地名。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纪行诗。诗人从夔门开始,溯江而上,沿途观山、望水,写景抒情,表现了自己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之情。首句“我行江南上峡来”,点明了作者的目的地和行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