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似道
注释:那堪,哪堪。四老人,指四个年老之人,即杜甫自指、李白、韩愈、元稹四人。 赏析:此诗作于大历三年(768)秋,当时诗人在夔州,写罢《登高》后,又续作了这首诗。前两句说:那千头橘树啊,真是富可敌国,它的主人便是可以称颂为“四老人”了!这里的“四老人”是指四位著名诗人,杜甫、李白、韩愈、元稹。 诗人在夔州时,因遭贬谪之苦而心情郁闷,此时他看到橘树上挂满了橘子,想到这些橘子的丰收与自己被贬官有关
译文: 后面长着碧绿的草,上面覆盖了黄沙。 注释: 后茁碧含藓(后茁:后面长着;碧:绿色的;含藓:含着藓苔):《诗经·小雅·北山》云:“隰有苌楚,猗傩其亩。”《毛传》:“苌楚,蔓生之草也。”“猗傩”指蔓生的样子。“猗”是草木茂盛的样子,“傩”是蔓延的样子。 厥包黄带沙(厥:代词;厥包:包裹;黄带沙:黄色的沙土):形容土地荒芜贫瘠,长满了黄色的沙子。 赏析: 此诗描写了荒凉的景象。前两句写景
【注释】晓:天刚亮。鱼出听,是说梵鱼在早晨出来听经,听后入水。禅:佛教修行的一种方式,即静坐参禅。点头:形容石头的点头之形。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以石比人,写其“出听”、“点头”的动作,极有情致和生动性,而“出听”、“点头”又是佛家所讲的“动念”,故全诗都流露出诗人对名利、对世事的淡泊之情
【注释】著:同“著”,蕴藏。云梦:指胸中之志。阳秋:指皮中之性。 【赏析】这是一首咏怀诗,写诗人胸怀壮志,有凌云壮志却无施展才能的机会,因而内心苦闷。首句“胸中著云梦”意谓胸中蕴藏着宏伟的抱负。二句“皮里有阳秋”意为皮中有锋芒、有棱角,比喻人有刚直不阿的品性。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却含蓄深蕴,耐人寻味
【注】溪光:指清澈的溪水。竹色间:竹林深处,形容山野景色。行到:走到。西风:这里指秋风。 注释译文 赏析 《溪上值雨》是唐代诗人郑谷的作品。这首诗描写的是作者在山中偶遇一场秋雨的情景。首句写到了“溪光竹色”,写出了环境的清美;后两句则表现了作者被风雨所阻,不能静观自然,只能匆匆离去的心情。全诗简洁明快,富有情趣。 溪上值雨 行到溪头歇却鞋, 竹根沙路绝参差。 天寒酒醒人何以? 四顾萧条万木衰。
注释: 暖分煨芋火:用炭火来取暖,分出一部分热量来烤地瓜。 明借绩麻灯:在微弱的灯光下纺纱线。 译文: 炭火温暖了屋子,微弱的光线照亮了我纺线的身影,我在这寒冷的夜晚里努力工作。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冬日里辛勤劳作的场景。"暖分煨芋火",用炭火来取暖,分出一部分热量来烤地瓜,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明借绩麻灯",在微弱的灯光下纺纱线,体现了诗人在困难中坚持的决心和毅力
诗句输出: 林下清风自一家,稍亲梅竹近兰芽。 译文输出: 在幽静的林下,有清风自在地吹拂着每一枝,它亲近那些梅花和竹子,靠近那兰花的嫩芽。 注释解释: “林下”表示位置,是树木茂盛的地方;“清风自一家”意味着这里的风来自四面八方,自由自在地吹拂;“稍亲”意为略微亲近;“梅竹”指梅花和竹子,象征坚韧和纯洁;“兰芽”指的是兰花的嫩芽,象征高雅。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景象
注释:牧童从乌盐角(地名,在今浙江桐乡市)的田间小路上走过,他手里提着竹篓,里面装满了刚晒好的盐。越女指古代美女西施,归时将用豹皮制成的簪子插进头发。 赏析:这首诗写一个牧童与一位女子邂逅相遇的情景。诗人运用白描的手法,描绘出两位主人公的服饰、容貌及动作,把一个偶然相遇的场景写得惟妙惟肖。诗中“牧童”“越女”是两个普通的人物,而作者却以传神之笔把他们刻画得栩栩如生
注释:清晨的微风从洛水边吹过,夜晚的月光照耀着江边的原野。 赏析:本诗以“晓风”和“夜月”作为描写的对象,将它们与洛浦、江皋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景色的喜爱之情。同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也抒发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人生短暂等主题的思考
注释:叶子从秋天之后开始变色,颜色在傍晚时分变得红润。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秋叶变化的诗,诗人通过观察秋叶的色彩变化,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叶从秋后变,色向晚来红"两句诗生动地描述了秋叶从枯萎到繁茂的过程,以及随着时间推移颜色的变化,体现了大自然的规律和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