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及之
注释: 天也真会费心思,把红花瓣剪得匀称又均匀。 叮嘱女工小心弄刀,别争先恐后地急于裁剪出新的花样。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春天里女子用剪刀裁剪春花的生动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花的美丽和女子的勤劳。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注释】颂橘:赞美橘子。绣(xiù):用丝线缝缀。橘固多品:各种橘子品种很多。其贤知若干:它的品质是如此之好,值得赞美。后皇:帝王。偏着意:特别偏爱。尔许:如此许多。绣团团:形容橘子皮上的花纹色彩缤纷绚丽。 【赏析】《颂橘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作品。《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此诗一首,题作《咏橘》,共十二句,但现存的《咏橘》只有八句,这是其中的一首。 此诗以赞美橘子为内容
诗句释义: 1. 多叶似太繁,浅装还越样。 - 多叶似太繁:形容梅花叶子繁多,给人一种过于繁复的印象。 - 浅装还越样:梅花的颜色和样式都显得较为简单,甚至有些朴素。 2. 格韵细题评,远出红梅上。 - 格韵细题评:这里的“格”可能是指梅花的品质或者风格,而“细题评”则表示对这些特点进行细致的评价或评论。 - 远出红梅上:形容梅花的色泽虽然不如其他红色的花朵艳丽夺目
【注释】 长春花:即金盏银台。 四序:一年四季。 三友:松、竹、梅,古人认为它们象征君子的品德。 兹花:这朵花。 一岁寒:一年中只有冬天最冷。 【赏析】 《长春花》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作品。此诗以物比人,借物喻情,赞美了长春花在四季中的不同风采,同时寄寓了诗人自身高洁的志向和坚贞不屈的性格。全诗语言简练而意蕴深厚,耐人寻味。 “平分为四序,长得作春看。”春天是万物萌生的季节,也是百花盛开的季节
【注释】 豆蔻花:一种植物。 拆:开放 芳苞:指花朵。 凡心比并交:比喻男女相爱的情意。 丁香多意绪:丁香花多思虑,即多情。 和月堕林梢:月亮落进树林的枝头。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春天赏花时有感而作。首句写“二月”花开,次句写“拆”开花朵,三句写“拆”开后的花与人的情意。后两句则描写花与人的情意相投合,仿佛人的心情也与花儿一样,都沉浸在爱河之中。全诗语言朴实,意境优美,富有诗意
雪梨 似雪味能珍,肌肤雪后身。 花香还胜雪,未信雪如人。 注释: 1. 似雪味能珍:比喻这种水果的味道珍贵如同白雪一样。 2. 肌肤雪后身:形容这种水果的外表晶莹剔透,就像雪后的皮肤一样美丽。 3. 花香还胜雪:比喻这种水果的香味比雪还要香,令人陶醉。 4. 未信雪如人:表示人们原本不相信雪可以像人一样有情感和生命,但经过品尝这种水果后发现它确实有独特的风味。 赏析: 这首诗以雪梨为题
【注释】 鹅梨:指鸭梨。 大谷:指大谷寺,在洛阳。 固:坚固。 绝品:最上品。 遗味:犹余韵。 名园:有名的园林。见似人:像人一样美丽。神皋:神皋原是山名,这里代指神龙山,在洛阳。花溅泪:形容梨花盛开如泪。 【赏析】 这首诗写于诗人贬居洛阳期间,以大谷寺的梨树、神龙山的梨花为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 首句点明所咏之物乃梨,而“大谷”二字,则点出了诗中所咏之物产自洛阳大谷寺,是洛阳的名产之一
【注释】 梅格:指梅花。 诗家:诗人。 桃:指桃花。 金井水:指金井的泉水。 楚人骚:指《楚辞》。 赏析: 此诗首二句,点明题旨。梅格依然在,是说梅花依然如故,生机勃勃;“诗家莫认桃”,是说诗人不要将梅花认作桃花,即要认清梅花的本性与特点。《古诗十九首》中的《行行重行行》说:“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灼灼”即形容花的颜色红艳,这里用来形容梅花的颜色鲜艳。这首诗是借梅格来比喻梅花
注释:矮桃的花叶自然高低有别,攀折时人不忍离去。偷摘果实的一定是矮树,而朔方辩士却以黄马自谦。 赏析:本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对矮桃花叶高低不同和偷实短人、朔辩愧黄马的形象描写,借物喻志,抒发自己不慕富贵、淡泊名利的思想感情。全诗用词精炼,意境幽雅,寓意深长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词的基本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结合注释及全诗内容来分析赏析。“织文充革见”的意思是“文纹装饰的皮毛大衣显露出来”,这一句是说罗柑的外表华丽、雍容华贵。“雾霭入怀香”意思是“雾气萦绕在怀里,散发出迷人的香气”。这两句描写了罗柑的外形及其散发出来的香气。接着“亦唤罗敷种”,这句的意思是“也呼唤着罗敷去种植”。这是诗人对罗柑的赞美,同时也暗讽那些不劳而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