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及之
酬刘孝若二首 春去堂堂已浃旬,幽花耿耿尚能春。 细思造物尤恩我,晚著家山剩庇身。 客至情亲惟话旧,诗成意足不求新。 长年道路多疏隔,如子相过正要频。 注释: 酬刘孝若二首:这是一首赠给好友的诗作。 春去堂堂已浃旬,幽花耿耿尚能春。 细思造物尤恩我,晚著家山剩庇身。 这句诗的意思是,春天过去了已经有十天了,但家中的花朵依然盛开着,仿佛还在春天中一般。细细思量,大自然对我是格外有恩的
酬刘孝若二首 回首城南同舍时,参辰相望更为谁。 杜门正愧衰兼懒,枉句多惭颂不规。 新竹筛金鸣粉箨,初荷擎盖弄纹漪。 小园景物堪供给,剥啄何时共说诗。 注释: 酬刘孝若二首:《酬答》的两种形式。 回首城南同舍时:回想当年在城南与刘孝若一起读书学习的日子。回首:回顾过去。 参辰相望更为谁:参星和辰星相互辉映,更令人感慨的是不知为谁而设。 杜门正愧衰兼懒:我因年老体弱而心有愧疚,又因为懒惰而感到惭愧
【注释】 约:约定。庵:寺庙。 半:半夜。晨起:早晨起床。 不眠:睡不着。 附:靠近。火:灯芯,引燃灯火用的细草或小树枝。 鬓:两鬓,指头发。搔:用手指抓、摩。蓬:乱发,指头发蓬松。 窗虚:窗洞空虚。洒急:像雨点一样飞落。疑霰集:疑是雪花落下。 閤(gé):门。暖香微:门内香气温和。知菊丛:知道菊花丛中。 南枝:向南的枝条,这里指梅花。摘索:采摘。 卯酒:早晨的酒。冬烘:冬天取暖。 行吟
【注释】 百七丈:指一百零七丈。寒食:寒食节。扁舟:小船。盟:《左传》载,晋侯与楚子相盟,郑人杀之。这里以盟为喻,暗指政治上的勾结。遽:迅速。姚黄:一种牡丹,又名姚家黄,唐时名贵花种。轻负:辜负。辄:就。酴醾(tún mí):即荼蘼,一种花卉。 【赏析】 首联写作者对“百七丈寒食扁舟之盟”的厌恶。“百七丈”,是夸张之词。寒食节在清明前二日,此时正值春深,花开满枝,正是赏花的好时节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需要结合全诗进行分析。“大难过访忆曾酬”,这句的意思是说,在人生道路上遇到困难,想起曾经有人帮助我,我非常感激,所以写诗答谢他。“惠我新诗堪照夜”,这句的意思是说,他赠给我的诗歌,可以照亮夜晚,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困难时,想起曾经有人给予我帮助,我就写诗来感谢他,他赠送我的诗歌,可以照亮夜晚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以及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先要注意审清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诗中所描绘的图景画面,最后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作答。此题要求赏析诗歌的内容。 “流年舍我疾于飞”,意思是岁月匆匆,像疾风一样从身边掠过;“受岁于予孰敢违”意思是说,岁月不等人,我怎敢违背自然规律?“有愧渊明新觉是”
这首诗是作者对刘观文的赞美之作。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和赏析: 1. 一时天府姓名登,三载文翁礼俗型。 - "一时天府"指的是某个时期或者某个地方的名声显赫。 - "三载文翁"指的是孔子在鲁国教学三年之久,这里的“文翁”是对孔子的尊称。 - "礼俗型"是指礼仪和风俗的形成和发展,这里指代的是文翁教化下的礼俗形成。 2. 已著衮衣亲劝驾,更施燕席共谈经。 - "衮衣"是皇帝的衣服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语言表达的连贯性、逻辑关系的掌握,以及对作者观点态度和创作意图的评价。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诗的内容,然后根据选项进行分析。 “措世规模岂小康”,大意是说治理国家应该宽厚仁慈,不能过于苛刻。 “谏行膏泽苕溪水”,大意是说在位者应当广纳忠言,以利民为本,就像那滋润了苕溪的甘霖一样。 “遇合共欣鱼纵壑,阔希真见凤朝阳”,大意是说与君主相遇时,如同鱼儿游入深潭
【注释】 南省:指中书省,唐宋时尚书、中书、门下三省皆在京城,称“南省”,简称“南省”。 呵手轴:即折扇。 颛帝司寒:颛顼,传说上古帝王名;司寒,主管寒冷。颛帝司寒,是说天气寒冷。 杜老: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唐代大诗人。 园柳:庭园中的柳树。 王谢:指东晋时期的王导和谢安,都是有名的望族。 陶潜:即陶渊明,字元亮,东晋时期著名田园诗派诗人。 定无:肯定没有。 裁鉴:裁量,鉴别。
【诗句释义】: 南省帘外唱和五首: 1. 画史何人更姓吴,梁园重与续成图。 2. 晴泥正好一犁雨,归思还先六幅蒲。 3. 院锁馀寒春力峭,书残午后客情孤。 4. 新诗剩喜相料理,已觉胸中隘五湖。 【译文】: 南省的帘子外面有人在唱和,画史是谁?他姓吴吗?在梁园重新绘制了一幅完整的图。 晴天下的泥土刚好适合耕作,就像犁地一样,雨水也恰到好处,我的心情更加思念家国。 院内的余寒还在,春天已经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