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及之
积雨简百七丈郎中二首 【注释】1.简:书信。2.百七丈:指书信的篇幅很长。3.郎:对有官职者的尊称。4.薛侯:指代薛稷,唐代著名书法家。5.拳拳:殷切的样子。6.笔端有力能扛鼎:比喻书法遒劲有力。7.无涯:无边无际,形容酒量极好。8.乘轺(yáo)纡郡绂(fú):指屈身下交,为官不得意。9.谢事:辞职回乡,引年:辞官回家。10.祠庭:祭祀之所,此处指朝廷。11.散仙:指隐退山林
积雨简百七丈郎中二首其一 乡里从游不乏贤,薛侯令我自拳拳。 笔端有力能扛鼎,饮量无涯可吸川。 宁屈乘轺纡郡绂,岂容谢事引官年。 皇天有眼难从欲,暂许祠庭作散仙。 译文:我与邻里的交往中从不缺乏贤良之人,薛侯让我倍加尊重并时刻铭记他的教诲。我的笔力如山岳般沉重,能挑起重物;我的饮酒量如同无边无际的江河,令人惊叹。我宁愿委屈自己乘坐小车前往衙门,也不愿放弃官职而归隐山林。虽然皇天对我有恩惠
酬才叔再用韵 三日斋余过九日,今朝方得上崔嵬。 三日斋余指的是诗人在三日之内的素食修行,这里指的是他在斋戒之后才开始庆祝重阳节。九日是农历九月九日,古人有在这一天登高饮宴、赏菊的习俗。今朝方得上崔嵬,意思是今天才真正感受到了节日的喜悦和登高的壮观。这里的崔嵬形容山峰巍峨壮丽,象征着诗人在重阳节这一天攀登高峰,领略大自然的壮美景色。 日随鸿影翩翩去,句逐湖声衮衮来。 日随鸿影翩翩去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范成大的《舟中喜雨》。全诗共八句,每句都描绘了作者在舟中看到喜雨时的愉悦心情。下面是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1. 骤雨飙风趁急雷,画船系缆小裴回。 注释:突然而来的暴雨、疾风和猛烈的雷声,让小船(画船)在河中摇摆不定。 赏析:开篇即写风雨之骤,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动感的世界。接着用“小裴回”来形容船儿随风摇曳的情景,既形象又生动。 2. 隔帘大点欺窗纸
注释: 三月二十七日玉堂夜宿:在玉堂中度过夜晚。玉堂,指翰林学士院,唐代翰林学士院有“玉堂”之称。 以玉为堂未是夸:把玉作为殿堂并不值得夸耀。 金林禽谢有金沙:比喻朝廷的官员像金鸡一样鸣叫报晓,就像沙鸟一样报时。 稍传禁漏提初点:稍微传来了宫廷的钟鼓声,开始报时了。 旋听周庐递晚衙:随即听到巡逻的士兵传递着傍晚的军号。周庐,指巡逻守卫的地方。递,传送,传递。 春尽犹寒欺梦草:春天即将结束的时候
【注释】 1.斋宿临场:在祭祀前一日,要斋戒沐浴。临场:参加祭祀仪式。 2.日脚:太阳光线。 3.戴帽时:指太阳高照的时候。 4.都未有:以前没有过。 5.更无疑:更加肯定。 6.千钟酒:形容酒的量很多。 7.琴堂:指书堂或者书房。展眉:舒展眉头。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参加祭龙前的一天写的,表达了自己对即将到来的丰收的喜悦和对祭祀活动的期待。全诗以诗人的视角展开,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述
骤雨忽至 骤雨突然来临,山峦间云雾缭绕,仿佛是大自然的奇观。 未茨山宇趣储材,屐齿怜穿称意苔。 在未茨山下,我寻找储存才华的地方,脚下的泥土被雨水打湿,留下了湿润的痕迹。我喜欢这样的感觉,它让我感到舒适和满足。 础石润时云气动,茶烟凝处雨声来。 当雨滴落在石头上时,它们变得湿润起来,周围的云彩也随之动了起来。当雨点落在茶烟上时,茶水会凝结成水滴,发出声音。这是一种美妙的音乐,让人心旷神怡。
【解析】 此诗为酬答之作。陈同年再次韵作谢,而王才叔判院继作并赋以和韵,末用原韵作谢。全诗写秋景,却无一“秋”“霜”,而是借景抒情,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赞美与感谢之情。 首联写诗人在宫廷中受宠若惊的喜悦之情。 颔联上句写旧日香炉古庙的烟云已逝,下句写新诗句如风樯阵马而来。 颈联写自己有落帽之欢,不应怕登台。 尾联写月色宜人,未受秋风的催逼。 【答案】 ①陈同年再次韵为谢而王才叔判院和篇
致斋祷雨次转庵韵 夏中春闰合炎蒸,何事凉风日夜清。 大旱望霓如许切,密云不雨太无情。 何妨闭阁斋三日,有愧闻蝉第一声。 遥想转庵同此际,苦辞犹作渴蛙鸣。 注释: 1. 夏中春闰合炎蒸:指夏季的时节,春天的节气与夏天的气候结合,导致天气炎热潮湿。 2. 何事凉风日夜清:为何在炎热的日子里,能有清凉的风吹拂,使得夜晚也感到凉爽。 3. 大旱望霓如许切:指干旱已久的地区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理解诗句大意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词语的含义,理解作者的情感,然后结合注释和参考答案,组织语言进行赏析。本诗为登高之作,诗人以酒喻菊,自比陶渊明,表达了自己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志趣。 “九日简德久”,首句点出时间。 “登高每恨尊无酒,近节今欣菊绕篱”,这两句写诗人登高时总是遗憾没有酒来助兴,而到了重阳佳节,他感到十分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