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及之
【注】斋宫:即太和殿,皇帝祭祀之所。大阮:苏轼之号。 宿社祭斋宫与张野夫廨舍为邻信笔代简 (斋宫)在太和殿前,是皇帝祭祀之处。张野夫,名耒,字野夫,是苏轼的同僚、好友。(信笔代简)表示随意写来,以书信代简的形式。 经时不见小于湖,已觉心源少辘轳 (小于湖:指苏轼的弟弟苏辙。)自从他到汝州去了以后,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见面了,因此感觉内心有些空虚,好像缺少了一种推动自己前行的力量。(辘轳
【注释】 九月十一日:指重阳节。龙华寺:在长安,唐玄宗曾于此建寺。斋宿:设供僧徒的斋食,留他们住一晚。礼部:官署名,主管国家祭祀典礼及文教事务。陈同年:作者与同僚陈某的同年之交。嵬(wéi):高大。“诗从瑞锦窠中出”一句意:我的诗才如从天上落下的瑞锦鸟窝里孵出来的小鸟一样。人:指自己。黄花节:指重阳节。毗右府:指陈年同僚陈某。公:对陈年的敬称。上东台:指陈年应进士试登科入仕。清时胜日
【解析】 1. 九日小饮:即重阳节。后山居士韵简转庵:作者自号“后山居士”,此诗是他在重阳节小饮后所作的一首七绝。 2. “连日欣晴卜暮霞”一句,诗人以“卜”字领起全篇诗意,写出了诗人在重阳节这天的心情。“连日”,指重阳节期间连续多日;“欣晴”,心情舒畅。“卜暮霞”,意即占卜傍晚的彩霞。诗人在重阳节这天的心情愉悦,于是想占卜一下傍晚的彩霞是怎样的色彩。 3. “晨曦闪闪舞群鸦”
【注释】 ①南山:指钱塘江的南山。苏堤:杭州西湖上的一条堤,相传为北宋诗人苏东坡所筑。宝叔塔:在钱塘县南,建于唐代天宝六年(747年)十月十五日,因塔内藏有佛牙舍利而名。②芙蓉:荷花的别称。锦裳:华丽的衣裳。③戏马坊:即“市马”,是唐长安城内专售各种马匹的市场。④紫萸、菊花黄:都是秋天常见的花卉,这里借代重阳节时赏菊的风俗。⑤从容:悠闲自得。⑥宝坊:指街市繁华之地。⑦登高自昔须吾辈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内容,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从多角度分析作答。“玉堂宿直次高内翰九日前一日草妃子麻毕题案上韵”是首句,“岁稔时和庶事康”写景,描绘了丰收的景象,“未央称寿捧瑶觞”“宣将銮殿金为炬,草就麻词玉作堂”写宴乐场景,“自是关雎思淑女,不同飞燕在昭阳。儒臣信得文章力,捧赐看花一样黄”抒发感慨,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廷的不满。 【答案】
诗句原文: 窗前白白黄黄菊,门外疏疏短短篱。 择胜任从追赏日,有年即是太平时。 呼鹰戏马人千古,缀席浮舟酒一卮。 五百年间张翰句,风流犹待谪仙诗。 注释: 1. 窗前:指诗人家或其住所的窗户前。 2. 白:白色,这里形容菊花的颜色。 3. 黄:黄色,同样描述菊花的颜色。 4. 黄黄菊:形容菊花颜色鲜明。 5. 门外:指诗人居住的院落或门前。 6. 篱:篱笆,用以隔断外界与院内的空间。 7.
诗翁九日独登楼 怅望当年浅碧洲菊径全稀虚过节 橘乡无术敢当侯汉庭非晚咨良策 边算于今待远筹曾得合肥家信否 未应胡越可同舟赏析: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许及之创作的《次韵解颐叟九日登楼唐律二首》的第二首。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通过对菊花、橘子等自然事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国家、民族的关心和忧虑,展现了他深沉的爱国情怀
【注释】 规模:指治理国家的能力。器业:器度和事业,这里指治理能力、才干。合是兰宫第一人:应该是朝廷中最好的人。风月难兄居半刺:意思是说兄弟之间,你为长兄,他为次兄,你住半刺(官位),他住一半的官位。文章经国肯全贫:意思是说文章能够治国,而自己却过着贫穷的生活。身丁:应作“身丁”,指被免除徭役的人。首述长谣句句新:意思是说,首先提出长歌,每一句都新奇。预卜他时康济事,定应不负白纶巾:意思是说
我们来分析题目中给出的诗《次韵才叔九日家宴阻访媚川》。 1. 诗句解读: - 第一句:“一秋天气属吟家。” 这可以理解为秋天的气候适合诗人在家中吟诗。这里的“属吟家”可能意味着诗人喜欢在秋天吟诗,或者是秋天的气候让诗歌创作更加得心应手。 - 第二句:“九日风光爱物华。” 描述了秋天的景色,特别是重阳节时的风光,这里强调了秋天的美丽和诗意。 - 第三句:“对妇举杯胜俗客。”
【注释】 赋落霞:指写诗。落霞,晚霞。 有酒酬佳节:指有好酒招待节日。有酒,即有酒相待。酬佳节,即以美酒招待佳节。 孟嘉老去:晋朝时,孟嘉任桓温参军,温入武昌时,问及当地风土,嘉答:“当复有此佳境。”温笑曰:“老子当避地江南,足下是故人耶!” 蘧瑗年加:语出《论语·公冶长》“伯鱼年五十,未尝自言过”,后用为称许年高德隆的典故。 登临无奈秋光好,归傍窗前月印纱:登高所见之秋景美好,令人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