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维
注释:在寒冷的芳草中,我准备折一枝梅来迎接春天;我计划着与朋友饮酒吟诗。我知道您想钱塘的林处士,他喜欢在黄昏时刻欣赏梅花暗香浮动的美丽景色。 赏析:此诗为酬和之作,是诗人向好友晏相公表达自己对梅花的喜爱之情。首句“寒芳准拟临风折”意为梅花的芬芳之花,我打算在风中折断它来欣赏,表现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第二句“佳句安排对酒论”意为我打算把佳句安排在对饮之中讨论,表现出诗人与友人之间的友谊之情
下面是对这首诗《西城三绝句·愁台》的逐句解读和赏析: 1. 诗句原文: 大梁从古名都会,宫阙当年亦壮哉。 人事无端几兴废,春风依旧入城来。 2. 译文: 自古以来,大梁便是繁华的城市,壮丽的宫殿也让人赞叹不已。 然而世事无常,人事变迁,这座曾经辉煌的建筑也经历了多次兴废更迭。 春天的风儿还是那样,温柔地吹进这座古城,带来生机与活力。 3. 注释: - 大梁:古代地名,指当时的首都或大城市。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池塘景色,诗人通过观察和感受,捕捉到了秋天池塘的美丽和哀愁。 第一句“日日池头望绿波”,描述了诗人每天在池头观望的情景。这里的“绿波”指的是池水泛起的绿色涟漪,给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感觉。 第二句“秋声萧瑟欲翻荷”,则转入对声音的描写。这里的“萧瑟”是形容秋天的声音,给人一种凄凉、萧索的感觉。同时,“翻荷”指的是荷花被风吹动的景象,这里用“翻”字来形容风力之大
注释1:答胜之过学舍相访 释义:回答,作答;胜之,作者的朋友胜之;相访,互相访问。 赏析:此诗为作者对朋友来访所作的回答。诗人首先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对朋友的欢迎之情和对友人来访的感激之情。接着诗人又通过设问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看法。最后一句则以“幸有明窗满架书”结束了全诗,表达了自己虽然身处官场,但仍然保持着对知识的热爱和追求。 注释2:世事纷纷无已日,人生鼎鼎欲何如 释义:世故纷繁
注释如下: 日日池头望绿波,秋声萧瑟欲翻荷。已惊寒露朝来重,零落红蕖水面多[1]。 这首诗是宋代的韩维所作《绍隆院池上五首》中的第四首。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每天在池塘边望着绿色波涛,听到秋风的声音,想要翻动荷叶的场景。清晨醒来时,寒露增加了几分寒冷和沉重,荷花已经零落在地上,水面上的红莲也变得稀少。 译文: 每天我在池塘边看着绿色波浪,秋风吹来声音让人感到萧瑟,好像要翻动荷叶。早上起床时
【注释】 绍隆院:地名。 化秋根:化,变化;化秋根,指草变黄,即秋天来临了。 萤火:一种昆虫名,形如蚊子,但小得多,夜间能飞,发出绿光,常在水边草丛中产卵,孵出的小虫叫萤。 树头金烬:金烬,用金箔裹着的火星,这里指萤的光。 落纷纷:纷纷,形容多而杂乱。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池边景物和感受的诗。首句“池边衰草化秋根”,写到了秋季的景象,说明作者此时已经身在池边,看到池边的衰草都变了颜色
【注释】 原甫:作者的朋友,名安福。二绝:指两首诗。 【赏析】 《和原甫安福院二绝》是宋代文学家苏东坡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此组诗前四句写安福院的幽静之美,后一句写与朋友相聚时的惬意。整组诗构思巧妙,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是一首别具匠心的咏物佳作。 第一首诗中“平桥背郭红尘断”,写诗人来到一个远离尘世喧嚣的地方,这里没有车马喧哗、人流如织的场景,只有一条平坦的桥梁横跨在小溪边
诗句及翻译 《西城三绝句·愁台》 由来为国必贤才, 偃息端能弭祸灾。 千古风流谁嗣者, 顾瞻遗庙独徘徊。 注释解析 1. 由来为国必贤才, - 自古以来,治理国家必须依赖贤才。 2. 偃息端能弭祸灾。 - 能够平息祸乱,安定国家。 3. 千古风流谁嗣者? - 历史上有哪些人继承这种风流? 4. 顾瞻遗庙独徘徊。 - 独自在祠堂前徘徊,感慨良多。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古代贤臣的形象
【注释】 久游京洛:长期在京都作官。化尘衣:变易了尘世的服饰,指脱下世俗的衣服。 林泉:指山林泉水。便解颐:就令人心花怒放。 能使波光入轩槛:使水面上的波光照射到轩门和栏杆上。 为君携酒复题诗:为了你带酒来再为我题诗。 赏析: 此为和陶诗,原诗是《与郭主簿二首》之一:“幽居非所慕,结宇依山阿。树绕清溪曲,川环碧岩石。采葵持作羹,涉江采芙蓉。既逢采菱客,乃与尔同行。” 这首诗写诗人隐居于深山幽谷
【注释】 省:指画院。 淡水疏峰举目间:指在画院里,远山近水、疏峰秀峦尽收眼底。 平远:指远处平展的山水风光。 闲:悠闲。 烦君莫使埃尘污:不要让你(指画家)被尘土弄脏。 绝笔:即绝妙之笔。 【赏析】 《省壁画山水》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绘了一位画家在画院中挥毫泼墨,描绘着眼前的山水景色,而周围的人们却忙于世俗之事,无暇他顾,更无法理解他的艺术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