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维
城西书事五首 犬吠村墟改,人移井臼空。谁家收栗罢,林脚有遗蓬。 注释:城西,指的是陉州城的西方,太行山的西边地带。书事,指记录事情,这里是指诗人对乡村景色的记叙。犬吠,是说村里传来了狗叫声。村墟,泛指村落或村庄。改,表示改变。人移,意味着人们迁移或搬家。井臼,泛指农具,如汲水用的辘轳。井臼空,形容农村生活逐渐变得清闲。谁家收栗罢,指的是哪家收获栗子已经结束了。林脚,指树根旁边或者树林边缘的地方
【注释】位历三朝:指身居太皇太后之位已历三个朝代。位,指地位;历,经历;三朝,这里指元、明、大清三个朝代。风行四海:比喻德高望重。深:深厚;潜助:暗中帮助。生(shēng 生长):发(fa 发芽),指万物的生长发展。 【赏析】这首诗是元代诗人张雨的《太皇太后阁》组诗中的第二首。作者以颂扬的笔调,歌颂这位太皇太后为元、明、清三个王朝所建立的丰功伟绩,表达了诗人对太皇太后的崇敬之情。全诗语言简练
注释: 樽酒浮多蚁,舟篷覆似蜗。 折杨争贯鲤,编竹自捞虾。 徐秘校过池上见访留五绝句:这首诗是徐秘校来到池边拜访我而写的诗作,共五首。 樽酒浮多蚁:樽里的美酒里有很多蚂蚁。樽,指酒杯;浮,漂浮在水面上;多,很多;蚁,蚂蚁。 舟篷覆似蜗:船篷盖得好像蜗牛壳一样。舟篷,指船篷;覆,覆盖;似,像;蜗,蜗牛。 折杨争贯鲤:用杨柳枝去钓鲤鱼。杨,杨柳树;折,弯曲;杨枝,柳枝;贯,穿;鲤,鲤鱼;争,争斗;贯
【注释】春贴子:春天贴春帖。皇帝阁:皇宫中供奉皇帝的阁楼。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借写春帖来表现皇恩浩荡。首句写春日贴春帖的情景,次句写寒意渐消,早早放人上朝。第三、四两句则写皇上的恩诏如水,一天之内就流布到人间。全诗用“春帖”为题,实以写皇上的恩泽,是颂圣之作。诗人巧妙地运用贴春帖这一具体事物,来象征皇帝的恩泽,既形象又贴切,富有情趣
【注释】: 怜:喜爱。怜君:怜爱主人。休驾:停止车马,不驾车。长日:漫长的日子。坐倾:久坐而不觉倾斜。山雨:形容风雨交加。催行酒:催促着饮酒。候煮茶:等候着煮茶。 【赏析】: 《徐秘校过池上见访留五绝句》,此诗作于诗人与友人徐秘校在池上相见并留连之际。首句写自己因友人来访而高兴,二、三两句写与朋友共饮畅谈之乐,最后二句写友人离去后的依依不舍之情。全诗语言平实质朴,风格朴素自然,但情韵深厚
注释:迎接春天的到来,归附于皇帝的阁中,祈求赐福。宜春祝降祥,希望皇帝能带来吉祥和好运。皇心勤治切,表示皇帝对治理国家非常用心。应喜寸阴长,意思是说一寸光阴也值得珍惜。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天的到来,以及皇帝治理国家的期待和祝福。诗句简洁明了,寓意深远。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以及对皇帝的祝愿,展现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美好期待。同时,诗人还强调了时间的宝贵,提醒人们要珍惜每一刻
【注释】 和:应和,写诗以应合。晏公:指晏殊,时任宰相。红稻(huò):红色的稻子。紫菱:即“紫菱花”,一种草本植物,可入药,也可做染料。秋物:秋季的景色。江海:指长江和大海。飞腾:比喻奋发、高远。 【赏析】 《和晏相公湖上四首》是宋代著名诗人苏拭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前四句写登高所见之景,后四句抒己怀之情,情与景交融。全诗语言平实自然,清新明快,读来令人耳目一新
诗句解释: 1. “林暗罢收笋” - 描述了竹林在傍晚时分已经显得暗淡且竹林中不再有竹笋生长。这里的“罢收”意味着竹笋不再生长,而“暗”和“林”一起描绘了傍晚时分的景色,给人一种静谧而幽深的感觉。 2. “蹊空初扫花” - 描述了春天来临时,小路被打扫干净,露出了新鲜的泥土。这句诗中的“扫花”可能是指清扫道路上的花朵或杂草,使得道路看起来更加整洁,也暗示着春天的到来。 3. “静中泉落岸” -
注释:我身体多病,喜欢在田野里耕种,没有功名也没有官职。我沉迷于山林馆舍的美景,回首间笑看尘世喧嚣。 赏析:此诗是作者徐秘校过池上见访留五绝句。前两句说自己身体多病,宜田里;后两句说无名籍殿衙,一耽林馆胜,回首笑尘哗。诗人以平淡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心境和志趣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诗的体裁、主题、思想情感等角度,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从“城西书事五首”可知,这是一组七言绝句组诗。全诗四句,每句七个字,每句一景,前两句是一幅田园生活图,后两联则写诗人的生活琐事。 【答案】 ①第一句点明地点和环境:“蔬畦”,蔬菜菜畦;“茅屋”,草房;“绕”,“包围”;“林下”,竹林下面;“迟”,“慢”;“霜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