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维
王微之龙图挽辞二首其二高情夙慕冥鸿举,晚节终随倦鸟回。 物外忘情常隐几,酒中得趣亦衔杯。 每因误曲烦周顾,几废言诗每鼎来。 九十年龄随化尽,所嗟不尽是君才。 译文注释 - 高情夙慕冥鸿举:高尚的情怀从小就有仰望飞翔的鸿鹄之志。 - 晚节终随倦鸟回:晚年的心境也随着倦鸟回归平静的生活。 - 物外忘情常隐几:在物外的世界里忘却了所有的情感,常常静静地坐在椅子上。 - 酒中得趣亦衔杯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诗的体裁、主题、思想情感等角度,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从“城西书事五首”可知,这是一组七言绝句组诗。全诗四句,每句七个字,每句一景,前两句是一幅田园生活图,后两联则写诗人的生活琐事。 【答案】 ①第一句点明地点和环境:“蔬畦”,蔬菜菜畦;“茅屋”,草房;“绕”,“包围”;“林下”,竹林下面;“迟”,“慢”;“霜蔓”
【注释】 谁识:谁能认识?天公:指造物者,即大自然。造化:创造,造化情:造物者的情意或匠心。珠楼玉殿:指宫殿、楼阁等建筑。色空无有何能辨:色空是佛教术语,色是物质世界,空是精神世界,色空是两者的统一。色空无有何能辨,意谓色空无别,无法分辨。陵坎高低本自平:陵,土山;坎,低洼处。陵坎,指大地。高低,指地势高低不平。 定见:必然看到。乌鸡遭指注:指《易经》中的《屯卦》和《豫卦》,都是以乌鸡为象征
注释:城西的书事,野竹覆盖着荒废的堑壕,寒花在废墟中凌乱生长。秋天郊野足够幽静的事,只想带着经锄(农具)耕种。 赏析:此诗是诗人在长安任上所作的组诗,五首诗分别描绘了长安城外的荒凉景象和作者的田园生活情趣。全诗以“书事”为题,通过野竹、寒花、秋郊等意象,描绘出了一幅荒凉的景象。同时,诗人也通过描写自己在田园中的劳作和生活状态,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折苇随风色,枯荷尽雨声。 平波极眼净,好放画船行。 注释: 折下的芦苇随风飘动,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萧瑟的景色,雨后荷花凋零,荷叶上的雨声清晰可闻。平静的水面映出我清澈的视线,我不禁想放开画船在这湖面上自由航行。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秋雨过后的湖上美景图。首句“折苇随风色”,形象地描绘了微风中苇叶摇曳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生动的气氛。接着,“枯荷尽雨声”,则进一步展现了雨后的凄凉之美
注释:朱果在霜后的秋天,甘甜半来自于零落的叶子。忽然看到树林的颜色在曙色中变得鲜红,零落的叶子显露出残星。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秋日的景色和诗人的情感。首句“朱果繁霜后”中的“朱果”是指成熟的柿子,“繁霜后”表示柿子成熟后被霜打过。次句“甘甜半自零”中的“甘甜”是指柿子的甜味,而“零”则指掉落的叶子,诗人用“零”字来形容柿子落下的情景。第三句“忽惊林色曙”中的“忽惊”表示突然感到惊讶
范蜀公挽辞二首其二 白圭绝玷成高节,古井无波见静心。 朝庙肯随时俯仰,闾阎宁与俗浮沉。 新声未及乘仪凤,丽赋空馀掷地金。 曾是南园预游客,春风泪洒百花林。 注释: - 白圭:比喻清白的品格。 - 高节:高尚的气节。 - 古井无波:比喻心态平和,不为外界所动。 - 朝庙:朝廷或宗庙,指国家和君王。 - 阊阎:古代对里巷平民的称呼。 - 乘仪凤:乘坐仪凤车(皇帝专用的车)。 - 丽赋:华丽的诗赋
雾霁山高牖,天寒水落沙 试披深岸草,往往见黄花 诗句注释与赏析: 1. 雾霁山高牖:雾气散去,山显得更加高大。 2. 天寒水落沙:天气寒冷,水面上只剩下细沙。 3. 试披深岸草:尝试着去拔起岸边的草。 4. 往往见黄花:经常可以看到黄色的花。 译文: 雾气消散后,山变得高大;天气寒冷,水面上的沙子也裸露出来。我试着在岸边拔起了一些草,发现它们常常长满了黄色的花朵。 赏析
【注释】 1. 郑公:指唐代名相张说(字子贱)。 2. 兼才不废刑名学:意思是说,即使才能多样,也不废弃刑法、名理之学。 3. 雅意:高雅的情趣。 4. 通德门中传旧业:意思是在通德门中传播着祖先的事业。 5. 平蛮记上见佳谋:意思是在《平蛮传》上记录了高明的策略。 6. 朝衣永閟泉台夜:意思是说朝廷的朝服永远封存于泉下,夜晚不再有声音。 7. 挽铎犹添梦野秋:意思是说
【注释】 郑闳中挽辞二首其一:这是郑宏中写给他的好友李安期的两首挽诗。 南宫:指翰林院,是文官的居处。佐文衡:辅佐文职官员的监察御史(即文衡)。丽赋:美好的文章。亲聆掷地声:亲自聆听那掷地有声的文章。 连得隽:接连得到举荐。四先生里:在四个人的范围内。旧知名:过去就很知名。 严凝□:寒冷肃穆。何暮:什么时候。潇洒:形容飘逸洒脱的神态。安舆:安稳的车驾。去已轻:已经离去。 万里故乡归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