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尔赫
这首诗是苏轼的《书大钵山房诗卷后》。 青女擎霜细作花,一声鹤唳散明霞。 青女:指嫦娥,传说中月宫中仙女。 擎霜细作花:形容月光如霜,细腻而明亮。 一声鹤唳散明霞:形容鹤鸣声如雷,使天空中的云彩散去,留下明亮的霞光。 海风吹上三山月,云液烟芝夜煮茶。 海风:指海上吹来的风。三山:传说中的仙山,位于南海之中。 云液烟芝夜煮茶:形容在月光照耀下,用云雾、烟雾和灵芝煮茶,享受宁静美好的夜晚。 赏析
【解析】 此诗首联“秋杪喜大钵自沧州还”,点题,写诗人喜见友人归来。颔联承上启下,由友人归来过渡到作者自己独泛孤云的情景。颈联“沧浪一曲孤镫外,红叶千山瘦马前”,描绘一幅清远的意境,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尾联“空馆荒凉犹有菊,诗囊羞涩已无钱。开帘应悔归来晚,先得秋风伴惠连。”是说诗人在空荡的客舍中,依然能够闻到菊花的清香。而自己却囊中羞涩,没有钱买酒来酬谢友人。最后两句
不识天闲路,徒甘塞草肥。 有时冲雪去,何处踏花归。 苜蓿三秋老,风尘一顾稀。 更堪悲伏枥,千里壮心违。 赏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塞尔赫的作品《马》,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马在自然和人类生活中的角色与情感。首句以“不识天闲路”开篇,寓意马虽自由奔放,却无法理解天地间宽广的道路;第二句“徒甘塞草肥”,则表达了马甘愿留在草原上的安逸生活。第三、四句,“有时冲雪去,何处踏花归”
【解析】 题干所给的“赏析”要求考生对诗句中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行分析。本题中,要结合诗句中的关键性词语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梦觉”,可抓住“梦”“觉”两个关键词来分析。从诗的内容来看,诗人在梦中醒来,感叹人生短暂,岁月易逝,表达了人生的感慨和无奈。再如“金兰同臭味”,可抓住“金兰”一词分析;“也知秦越共尘寰”,可抓住“秦越”分析。“羡门已去长房远
晓发拨洛那越新岭至兴州 马疲愁跋涉,客病却登临。 细路盘危石,空山响怪禽。 感羸频握臂,守默只斋心。 晓色旋成暮,寒蜩时一吟。 注释: 1. 马疲愁跋涉:骑着疲惫的马,因为路途艰难而感到忧愁和辛苦。 2. 客病却登临:因为旅途中的不适,客人只能因病退却,不再攀登。 3. 细路盘危石:小路曲折盘绕在险峻的石头上。 4. 空山响怪禽:在寂静空旷的山中,偶尔能听到奇怪鸟儿的声音。 5. 感羸频握臂
【注释】 过巩华:经过洛阳的巩县。 废郭:废弃的城郭。夹清濑:被清流环绕。 沙晴:沙滩上的水色清明如晴空一般。双鹭:成对的鹤或鹅。 花暖:花开得正暖,即花正盛开的时候。一牛眠:一头正在休息的大牲畜(耕牛)。 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一天禁火吃冷食的风俗。 方鹿鹿:像野鹿一样地奔跑。 研:磨、研墨。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纪实诗,写于作者客居洛阳时。首联点出时间地点;颔联写景,描绘了一幅春日郊野图景
身入虎狼国,心空百二州。 壮怀生死外,易水古今流。 白日淡将夕,行人去不留。 墓傍谁击筑,寂寞野花秋。
浮萍托江汉,聚散无常期。 女萝附松柏,荣悴永相依。 邂逅得从君,情好无转移。 君情若绮罗,新故同一丝。 妾心如白石,成灰犹不淄。 少小勤执作,颇解缝裳衣。 有无共黾勉,贱妾职当为。 一朝罹祸患,长驱赴西陲。 蔽身无完服,空囊无剩赀。 儿女走相送,但牵君衣啼。 丈夫自有泪,肯向别离垂。 顾妾一挥手,去去从此辞。 壁彼秋叶落,安能恋故枝。 君如孤飞云,妾作浊水泥。 宁作浊水泥,与君共驱驰。
杏山山上石屼𡿖,杏山山下水泬。 山前山后沙土红,疑是当年覆军血。 忆昔将军初上马,羽檄交驰遍天下。 貔貅十万出雄关,遮日旌旗隘原野。 画鼓三通不交战,觱篥声中辙先乱。 二千铁骑俨天人,大箭长弓一当万。 霜摧败叶草偃风,血流海色波涛红。 功成不坑长平卒,只今竹帛褒元功。 吁嗟推毂竟何补,献俘解缚拜圣主。 有人东望尚招魂,衣冠昔葬燕山土
烟庐居士间长昼,时泼岩泉扫花岫。 家住西湖山水乡,笔端犹带西湖秀。 梅村老人江湖宾,双眸炯炯鬓如银。 人世马牛浑不辨,惟与海鹤争精神。 芍药城南正放花,相期携手入晴霞。 花前烂醉熏风日,眼底徐看卷浪沙。 烟庐年少梅村老,我亦繁霜侵鬓蚤。 未识谁堪金带围,莺残花落忘昏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