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天闲路,徒甘塞草肥。
有时冲雪去,何处踏花归。
苜蓿三秋老,风尘一顾稀。
更堪悲伏枥,千里壮心违。
不识天闲路,徒甘塞草肥。
有时冲雪去,何处踏花归。
苜蓿三秋老,风尘一顾稀。
更堪悲伏枥,千里壮心违。
赏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塞尔赫的作品《马》,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马在自然和人类生活中的角色与情感。首句以“不识天闲路”开篇,寓意马虽自由奔放,却无法理解天地间宽广的道路;第二句“徒甘塞草肥”,则表达了马甘愿留在草原上的安逸生活。第三、四句,“有时冲雪去,何处踏花归”,描绘了马在寒冷中仍能寻找温暖,而在春天里又向往花香的情景,展现了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第五、六句,“苜蓿三秋老,风尘一顾稀”,反映了马在长时间的生活中,见证了四季更替,但终究会被风沙所掩。末句“更堪悲伏枥,千里壮心违”则揭示了马虽然有远大的志向和梦想,但现实却让它无法实现,从而流露出深深的无奈。整首诗通过对马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自由与梦想的渴望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矛盾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