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芽抽笋出晴波,五日重惊塞上过。
岂不怀归当令节,谁能遣此但狂歌。
连天细草初调马,卷地长歌一枕戈。
无限心情兼客况,十年空对旧山河。

【诗句注释】

五日:指农历五月。

蒲芽:嫩绿的草芽。

抽笋:竹笋出土。

晴波:晴天水面。

重惊:又惊动了。

塞上:塞外,指边关。

怀归:思念家乡。

令节:佳节。

狂歌:放声高歌。

连天:连绵不断。

细草:小草。

调马:驾车。

卷地:覆盖地面。

长歌:大声歌唱。

一枕:整个夜晚。

戈:古兵器,这里指武器。

空对:徒然面对。

旧山河:故土河山,代指南宋故都临安(今杭州)。

【译文】

五天之后,嫩绿的草芽破土而出了,晴空万里,阳光照耀着大地。又一个五日重阳节到来了,我不由得又想起了塞外的家乡。怎能不怀念故乡呢?正当这个佳节之时,谁能让我高歌一曲以解忧闷?连绵不断的草地刚刚覆盖了马群,战士们用刀剑和弓箭保卫家园,一夜未眠。我心中充满了忧愁,又是一个十年过去,徒然面对着故国的山河,心中满是哀怨。

【赏析】

这是一首登临览物抒怀的七言律诗。诗写重九登高望京国,感慨万千。全诗情感真挚,笔力雄健,风格豪放,意境开阔,是诗人豪迈情怀的真实抒发。

开头二句:“五日”,“晴波”,点明时节。“五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即重九;“晴波”即晴空万里、晴光灿烂的湖面。这两句写出了时序特征及自然景观。“五日重惊塞上过”,是说又一个重阳佳节来临了,不禁让人又惊又喜。这句中“重惊”与首句中的五日相呼应,既照应题目,也引出下文。“岂不怀归当令节”是说怎能不想念家乡的亲人呢?这里用了反诘的语气,表达出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之情。“怀归”,指怀念故土,怀念家乡的亲人。“令节”,佳节,美好的时光。这句是说在这美好的节日里,怎能不想念家乡的亲人呢?诗人在这里抒发了他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之情,表达了他渴望回归故土的情感。

第三句:“谁能遣此但狂歌。”这里的“遣此”指打发这美好时光的方法或方式。“狂歌”指的是放声高歌。诗人在这里抒发了自己想要发泄情绪的愿望,希望能够通过放声歌唱来排解心中的郁闷和愁绪。诗人在这里运用了一个典故,即《庄子·齐物论》中有“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的句子,意思是世人赞誉自己并不感到高兴,遭到诋毁也不感到沮丧。这里借用了这个典故来表达诗人在重阳佳节之际,虽然受到了人们的赞美,但却无法抑制自己的感情。

接下来四句描写的是诗人在重阳节当天所见到的景象以及他的心境。“连天细草初调马”,意思是天空中连着一片细草,草地上刚刚调好了马匹。这里的“细草”指的是青草,“调马”则是指给马儿喂食或整理马匹。这几句描写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秋日田园风光图。诗人在这里运用了生动的比喻,把天空和草地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能够感受到那清新的空气和微风拂过脸颊的感觉。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诗人笔锋一转:“卷地长歌一枕戈。”意思是整个夜晚都在大声歌唱,以至于整个夜晚都没有睡觉。这里的“卷地”是指整个地面都被歌声所震撼,“戈”则是古代的武器之一。这几句描写了一幅紧张而激昂的场景。诗人在这里运用了夸张的艺术手法,将歌声放大到足以震动大地的程度,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激动的情绪。

最后一句:“无限心情兼客况,十年空对旧山河。”意思是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愁思和感慨,已经十年了,只是徒然面对旧山河。这里的“客况”指的是客居他乡的境况和感受。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家乡的眷恋之情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感伤,同时也流露出了对故国的深情厚谊。诗人在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对客居他乡的境况和面对旧山河的情景的对比,表达了对故国深厚的情感和无法忘怀的记忆。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通过描绘重阳节的自然景色和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展现了诗人豪放的性格和深沉的情感世界。诗人善于运用典故和比喻,使诗歌更加富有文学性和艺术性,同时也展示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祖国的深厚情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