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勖
十二辰诗赠昆山支逸人 这首诗是诗人在与朋友交谈时,根据时间顺序和人物特点创作的。每句诗都描绘了不同时间、地点和人物的特点。下面是诗句的逐句释义与译文: 第一句:小儿砾鼠称老吏,贱士食牛成国器。 第二句:虎头书生亦不羁,浪把兔毫轻掷地。 第三句:支公种松鳞作龙,冥心浑忘蛇与风。 第四句:马鞍山前钓秋水,无人知是羊裘翁。 第五句:眼见猕猴画麟阁,又闻群鸡戏孤鹤。 第六句:蝇营狗苟一笑中
沈庄樗幽居 杨柳塘东更向东,绿蒲红蓼各成丛。 三家村口少人过,独木桥边有路通。 老屋短垣披薜荔,主人长日注鱼虫。 客来仿佛桃源内,鸡黍为欢话古风。 注释: 1. 沈庄:一个地名,具体地点不明,可能是诗人的家乡或者他曾经居住过的村子。 2. 樗(chu):一种植物,学名刺槐,落叶乔木,叶子卵形或椭圆形,花白色。 3. 幽居:隐逸的生活,形容隐居的地方。 4. 杨柳塘:指一个池塘,周围种满了杨柳树
小儿砾鼠称老吏,贱士食牛成国器。 虎头书生亦不羁,浪把兔毫轻掷地。 支公种松鳞作龙,冥心浑忘蛇与风。 马鞍山前钓秋水,无人知是羊裘翁。 眼见猕猴画麟阁,又闻群鸡戏孤鹤。 蝇营狗苟一笑中,廿年稳卧野猪峰
杨柳塘东更向东,绿蒲红蓼各成丛。 三家村口少人过,独木桥边有路通。 老屋短垣披薜荔,主人长日注鱼虫。 客来仿佛桃源内,鸡黍为欢话古风
冯勖并非清代诗人,而是清顺治至雍正初年的官吏。他是苏州葑门外葑水园的居民,字方寅,号勉曾。冯勖的家族背景深厚,始祖为明代处士冯昌,靖难时避兵乱隐居姑苏城东南之葑溪。因此,冯勖在清代并不以诗人身份著称,而是以他的官职和文学成就而被后世所知。 冯勖的生平事迹主要记载于《清史稿》。据《清史稿》记载,冯勖生活在清朝顺治至雍正初年,大约在1650年至1725年间。他担任官吏,具体职位不详
冯勖并非清代诗人,而是清顺治至雍正初年的官吏。他是苏州葑门外葑水园的居民,字方寅,号勉曾。冯勖的家族背景深厚,始祖为明代处士冯昌,靖难时避兵乱隐居姑苏城东南之葑溪。因此,冯勖在清代并不以诗人身份著称,而是以他的官职和文学成就而被后世所知。 冯勖的生平事迹主要记载于《清史稿》。据《清史稿》记载,冯勖生活在清朝顺治至雍正初年,大约在1650年至1725年间。他担任官吏,具体职位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