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塘东更向东,绿蒲红蓼各成丛。
三家村口少人过,独木桥边有路通。
老屋短垣披薜荔,主人长日注鱼虫。
客来仿佛桃源内,鸡黍为欢话古风。
沈庄樗幽居
杨柳塘东更向东,绿蒲红蓼各成丛。
三家村口少人过,独木桥边有路通。
老屋短垣披薜荔,主人长日注鱼虫。
客来仿佛桃源内,鸡黍为欢话古风。
注释:
- 沈庄:一个地名,具体地点不明,可能是诗人的家乡或者他曾经居住过的村子。
- 樗(chu):一种植物,学名刺槐,落叶乔木,叶子卵形或椭圆形,花白色。
- 幽居:隐逸的生活,形容隐居的地方。
- 杨柳塘:指一个池塘,周围种满了杨柳树,春天时柳絮飘飘,十分美丽。
- 向东:向西方向,表示方位。
- 绿蒲红蓼:绿色的蒲草和红色的蓼草,都是水生植物,这里用来描绘塘边的景色。
- 三:泛指多,这里指有三个村庄。
- 家口:家庭人口,这里指的是村民。
- 独木桥:只有一根木头支撑的桥,非常简陋。
- 老屋:年久失修的房子,短垣:矮墙。
- 披:覆盖、生长在。
- 鱼虫:养在家中的观赏鱼和虫类小动物。
- 客:客人,这里指的是来访的诗人。
- 恍:好像、似乎。
- 桃源:传说中的世外桃源,比喻理想中的美好生活环境。
- 鸡黍:鸡肉和黍米,古代常见的食物,这里用作招待客人的食物。
- 为欢:为了欢乐,表示为了庆祝或款待客人而做的准备。
- 古风:古代的风俗习惯,这里可能是指与客人分享古代的文化和习俗。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农村生活和自然风光的田园诗。诗人通过描绘杨柳塘东的景象,展现了一幅宁静美好的乡村画面。诗中通过对杨柳、蒲草、蓼草等水生的植物的描述,勾勒出了池塘周围的自然环境,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此外,诗中的“独木桥”和“短垣”等细节描写,增添了诗歌的生动性和真实感。整首诗充满了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