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旸
甲子,即674年,王士祯和张玉书、宋征舆等同在南京,时为康熙三十四年。 解析诗句: 1. 君居江上村,我家竹西住 —— 描述王士祯与张玉书的住所靠近江边的村落,而自己则住在靠近竹林的小村庄。 2. 花外有高楼,望见江上树 —— 王士祯在高处可以看见远处江上的树木。 3. 指点翠屏洲,约略云深处 —— 通过指点翠屏洲(一个位于江中的小岛),可以隐约看到云层之下。 4. 伊人隔蒹葭
【注释】 金陵:今南京。武林:在杭州。寓室:客居之所。因夜语:以夜间交谈为由。 清课:清规,佛教戒律;课:功课。闲闲:闲散。读罢新诗:读完新诗,意谓读诗时有所感触而闭门思过。又闭关:指再次闭门思过。烛:蜡烛,古人多用蜡烛照明,故称红烛。双白:指白发。 客窗:指诗人的客居之处的窗户。细话:细说。六朝山:六朝时期(420-589年)的山名,这里借指六朝时期的遗迹。 赏析: 此诗作于作者归家后
君居江上村,我家竹西住。 花外有高楼,望见江上树。 指点翠屏洲,约略云深处。 伊人隔蒹葭,秋江寄慨慕。 西风白下门,形影两相赴。 寥寥天地间,忽忽感此遇。 久要指江水,斜阳共归路
别来清课各闲闲,读罢新诗又闭关。 红烛一枝双白发,客窗细话六朝山。
黄文旸是清代诗人,字时若,号秋平,生于乾隆元年,卒于1808年。 黄文旸出生于江苏甘泉(今扬州地区),他的家世并不显赫,但他本人却才华横溢,志向高远。他幼时便表现出卓越的文学天赋,师从桐城派古文家姚鼐学习,在学业上取得了不俗的成就。然而,尽管他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并取得贡生之名,却未能获得更高的官职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可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文人的偏见和限制
黄文旸是清代诗人,字时若,号秋平,生于乾隆元年,卒于1808年。 黄文旸出生于江苏甘泉(今扬州地区),他的家世并不显赫,但他本人却才华横溢,志向高远。他幼时便表现出卓越的文学天赋,师从桐城派古文家姚鼐学习,在学业上取得了不俗的成就。然而,尽管他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并取得贡生之名,却未能获得更高的官职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可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文人的偏见和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