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秋客金陵喜晤王柳村

君居江上村,我家竹西住。
花外有高楼,望见江上树。
指点翠屏洲,约略云深处。
伊人隔蒹葭,秋江寄慨慕。
西风白下门,形影两相赴。
寥寥天地间,忽忽感此遇。
久要指江水,斜阳共归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甲子秋客金陵喜晤王柳村》是清代诗人黄文旸创作的一首古风诗。这首诗不仅以其优美的意境吸引了众多读者,还反映了作者对友情和故乡的深切情感。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的多个方面: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原文:君居江上村,我家竹西住。花外有高楼,望见江上树。
  • 翻译:《甲子秋客金陵喜晤王柳村》这首诗的英文版本如下:Your home is in the village by the river, my place is by the bamboo west of the city. In the garden outside the flowers there’s a great tower, I can see the trees on the riverside when looking up.
  • 赏析:《甲乙丙丁》是清代诗人黄文旸的作品,此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秋日景象。诗人通过“君”与“我”的空间对比,展现了不同地域文化的差异以及个人对故乡的眷恋。同时,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1. 诗歌的创作背景及意义
  • 创作背景:据《清史稿》记载,黄文旸在康熙年间曾任职于南京布政使,后因事被革职归乡。他在金陵(即今天的南京)期间,偶遇友人王柳村,两人在秋日相聚,共同欣赏金陵的美丽景色和秋日的美景。此次相遇成为黄文旸创作《甲子秋客金陵喜晤王柳村》这首诗的直接原因。
  • 诗歌的意义:这首诗不仅是对两位朋友相遇情景的真实记录,也表达了黄文旸对于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故乡的深深眷恋。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体会到他对家乡的深厚感情以及对人生际遇的独特见解。
  1. 诗歌的艺术特色
  • 语言风格:黄文旸的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使得诗歌层次分明,意境深远。
  • 艺术手法:在这首诗中,黄文旸采用了典型的古风诗艺术手法,如拟人、对仗等。这些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使其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体现了古代文人对美的追求和表现。

《甲子秋客金陵喜晤王柳村》这首诗不仅是黄文旸文学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研究清代诗歌艺术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不仅可以深入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心理,还能够领略到黄文旸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情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