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叔承
【注释】 入越观潮同陈济之诸子石门雨宿:到越州观看潮水,和陈济之的儿子在石门山住宿。 旅宿暗秋原:在荒凉的原野上住宿。 两岸芦荻雨,几家桑柘村:两岸长着芦荻的村庄,家家户户都是桑树和柘树。 酒堪今夕醉,心与故人论:今晚可以畅饮,把心事都倾诉出来。 此去钱塘近,江潮引客魂:从这里前往杭州很近,潮水会引领我的魂魄。 【赏析】 这是一首纪行的诗。诗人在赴越州(今绍兴)的路上,经过石门山时
注释:在异姓之人中,你们都同情兄弟情深,但远在天涯的我却寄出酒钱。 当有急难之时,我怎能得到你们的援助呢?我惭愧于《鹡鸰篇》。 赏析:这是一首赠诗,表达了诗人对兄弟之间深厚感情的赞美和感激。全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寓意深刻,给人以深深的感动
以下是《竹枝词十二首》的详细解读。 诗句一:绿酒娟娟白玉瓶 - 诗意解析:诗中的“绿酒”和“白玉瓶”描绘了一种典雅而精致的场景,可能暗示诗人在某种场合下饮酒的情景。 - 关键词分析: - 绿酒:通常指颜色呈绿色的美酒,可能含有特殊的香料或成分,使得酒液呈现出诱人的绿色。 - 白玉瓶:用白玉制成的瓶子,通常表示贵重和纯净,可能是为饮用特殊或珍贵的酒水设计的。 诗句二:酴絪花发语猩猩 -
诗句:避人低语卜金钱,侵晓焚香拜佛前。 译文:在人们面前低声交谈来占卜金钱,清晨时分烧香拜佛祈祷平安。听说嘉陵江的水非常恶劣,不要让汹涌的波浪打翻你的船。 关键词解释: - 竹枝词:一种源于古代巴渝地区的民歌形式,通常以七言绝句的形式出现,用以表达民间风情和生活场景。竹枝词因其节奏明快、韵律优美而广受欢迎。 - 十二首:指《竹枝词》共有十二首,每一首都反映了不同的主题或场景。 - 避人低语
解析: 1. 诗句解读: - 少年行:这是一首描绘年轻游侠行为的诗,通常用于描述年轻人的豪放不羁和冒险精神。 - 千金宝剑万金装:这句表达了剑的价值之高,甚至其装饰费用也达到了千金。"千金"和"万金"都是古代中国货币单位,用以形容极高的价值。这里的“装”可能指的是剑的装饰,如镶嵌珠宝或其他贵重物品,以增加其吸引力或防御力。 - 笑掷胡姬绿酒床
兰桡(小船)小小叶为船,荡漾红妆下锦川。泪落清波君不见,秋风吹老并头莲。 1. 诗句解读: - “兰桡(小船)小小的叶为船,荡漾红妆下锦川。”:这一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通过使用“荡漾”和“红妆”等词汇,传达了小船上载着的红色妆容在水面上轻轻摇曳的美丽景象,给人一种温柔而又浪漫的感觉。这里的“锦川”指的是美丽的河流,暗示了这条河流因为这种美景而显得更加绚烂多彩。 - “泪落清波君不见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出答案要点,然后加以组合即可。 “箜篌引”是乐府旧题,即《公无渡河歌》。这是一首讽刺诗,以问答的形式,揭露了河伯自恃为河神而狂妄自大,不尊重客观规律的性格特征,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全诗四句,前两句写“我”与河伯问答,后两句点明主题。“箜篌”指乐器。“公”是尊称
生年十五棹能开,那怕瞿唐滟滪堆。郎今晒网桃花渡,奴把鲜鱼换酒来。 这首诗出自明代诗人王叔承的《竹枝词十二首》。诗中的“瞿唐”指长江三峡中瞿塘峡一带,而滟滪堆则是指古代瞿塘峡口险要的岩石,船只经过此地需格外小心。王叔承以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情感,将一个船夫在江面上的生活场景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仿佛置身于其乐融融的船上生活之中。 第一句“生年十五棹能开,那怕瞿唐滟滪堆
【注释】阴阴:茂盛的样子;桃李:桃树与李树,泛指春景。晚妆迟:傍晚时分才梳妆打扮。万里桥头:即万里桥。唐代长安城东有一座万寿桥,是唐玄宗为庆贺自己长寿而建的一座桥。也叫延秋门,在今西安市长安区南大街西侧。叫子规:即杜鹃,又名杜宇,鸣声凄厉,故称子规鸟。金钗失在竹廊西:古代妇女用金簪插发,称为“金钗”,这里指失窃了金钗。廊,指廊下,廊下有栏杆,也作“阑”。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小诗
以下是对王叔承《竹枝词十二首》的逐句翻译及赏析: 1. 诗句翻译: - “月出江头半掩门,待郎不至又黄昏。” - 翻译:月亮从江边升起,我半掩着家门,等待你回来,但天已经黑了。 - “夜深忽听巴渝曲,起剔残灯酒尚温。” - 翻译:深夜里突然听到巴渝的歌曲,起身点亮残灯,发现杯中的酒还是温热的。 - “避人低语卜金钱,侵晓焚香拜佛前。” - 翻译:在人群中低语交谈时,偷偷占卜金钱;清晨烧香拜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