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年十五棹能开,那怕瞿唐滟滪堆。郎今晒网桃花渡,奴把鲜鱼换酒来。
生年十五棹能开,那怕瞿唐滟滪堆。郎今晒网桃花渡,奴把鲜鱼换酒来。
这首诗出自明代诗人王叔承的《竹枝词十二首》。诗中的“瞿唐”指长江三峡中瞿塘峡一带,而滟滪堆则是指古代瞿塘峡口险要的岩石,船只经过此地需格外小心。王叔承以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情感,将一个船夫在江面上的生活场景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仿佛置身于其乐融融的船上生活之中。
第一句“生年十五棹能开,那怕瞿唐滟滪堆。”展现了诗人年轻时期就能驾舟行驶于瞿塘峡的壮志豪情,即便面对瞿塘峡险峻的自然地形也毫不畏惧。其中,“生年十五”表明了诗人年轻时的锐气和自信,而“棹能开”则暗示了其高超的技艺和对江水的熟悉程度。这两句不仅体现了诗人的自信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同时也展示了他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第二句“郎今晒网桃花渡,奴把鲜鱼换酒来。”进一步描绘了船上的生活画面。这里的“晒网”指的是渔民们将捕获的鱼晾晒起来,而“桃花渡”则可能是指某个风景优美的地方,是诗人与爱人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表达了自己和爱人之间深厚的感情以及共同享受生活的乐趣。同时,用“鲜鱼换酒来”这一细节,也反映出船上生活的简朴与快乐,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
王叔承的《竹枝词十二首》不仅仅是一组描写江上渔人的诗歌,更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富有情感色彩的作品。它通过对渔人生活的细致描绘,展现了一种质朴而又不失浪漫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