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广洋
峄山 言从邾子国,行过峄易山。 地迥烟霞古,天低紫翠殷。 纪城人已去,辽海鹤应还。 闻道秦碑在,颠崖老树间。 译文: 从邾子国的言,行过峄易山。 此地远离尘嚣,烟雾缭绕,景色如画;天空高远,紫色的山峦和翠绿色的树木交相辉映。 昔日的纪城人已经离开,而辽海的鹤也应该归来。 听闻那里的秦碑仍在,就在那陡峭的崖壁上,一棵枯树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游览峄山时的所见所感
【注释】 梁城:古县名,汉置。治所在今陕西韩城市西南。《汉书·地理志》:“河上雍、涂阳二县,武帝置。”《水经注》:“故梁城在蒲阪南,即古梁国也。”梁城道中:即梁城道中所见景物。梁城,古县名。在今陕西省韩城市西南。《史记·项羽本纪》:“章邯已破杀苏角,使人下兵围义帝。……章邯军棘原大败而走。”《资治通鉴》作“章邯击义帝于棘原,破之。……章邯进兵击赵王于巨鹿,大破之。” 童童(cóng)
【解析】 滕州即今山东省滕州市。周开列国,联络太行东:滕州地处鲁中,为春秋战国时期齐、鲁、燕等国交界处,有“天下之中”之称;滕州古称“东平”,因泰山在境内而得名。控制三边外,遨游数日中:指滕州是连接山东、河南、安徽三省的要冲,地势开阔,交通方便,故有“天下之中”的称号。山川存古迹,草木尚遗风:滕州一带山清水秀,文物古迹很多,如著名的汉墓群、宋代石刻等。滕州还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意及赏析诗歌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局部的含义来综合推断全文的意义,重点注意诗句中的重点词句意思。“开”“四岳”的字面意思要结合全诗的内容理解,“松偃彤霞古,云凝紫盖团”是说嵩山之松偃伏于彤霞之中,紫色的山顶像团团云气凝聚在一起。“应当作霖雨”的意思是:应当像下雨一样降下来,以解救时艰。据此可推知答案。 【答案】 译文
诗句释义及赏析 过鼎湖得雨 译文:经过鼎湖地区,天降甘霖。 - 过鼎湖:指的是经过或到达鼎湖这个地方。 - 得雨:获得降雨,即下雨。 好雨来天阙 译文:美好的雨水降临天际。 - 好雨:此处形容雨水滋润大地、滋养万物的美好景象。 - 天阙:指天空或皇宫,这里用来形容雨如从天而降,非常珍贵和美好。 层云覆鼎湖 译文:浓密的云层笼罩着鼎湖。 - 层云:形容云层厚重、层层叠叠的样子。 -
【注释】 1. 渑池:古郡名,在今河南陕县南。 2. 函谷关:古代关隘名,在今河南灵宝市东北。 3. 遗民:指被金人占领的中原百姓。 4. 甘霖:及时雨。 5. 转流移:被迫迁徙。 6. 不有甘霖降,何能脱死危:没有及时下雨,怎能脱离险境?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从函谷关到渑池途中所见的自然景观和百姓生活状况。首二句写风沙扑面,马疲行迟,表现旅途艰辛;三、四句写经过函谷关,上渑池山
【注释】 桃源:地名。在今河南南阳县西,是传说中渔父避世之地。郭:外城。 驱车:驱车出行。大堤:长堤。 四顾多草莱:环视四周,到处是野草丛生的地方。 严:指寒风凛冽。崇朝:早晨。 层凌:层层冰浪。蔽岸:覆盖着河岸。 行行:一行行。思:思念。 故故:一再,重复。立:站立。 陈迹:旧事。 浊酒:浊酒,指粗劣的酒。 开:畅饮。 【赏析】 这是一首写游历桃源后感怀之作。首联点明地点、时令;颔联写冬日景象
【注释】 赣城:指赣州府城,在今江西于都。水东:指赣州府城南面。烟屿水花:指烟雾缭绕的山屿,水波荡漾。风潭云树:指风起时湖中潭水与山上树木交相辉映。倒藤:指垂藤、蔓藤。悬宿鸟:指悬挂在空中的鸟巢。绝壁:指陡峭的高崖或悬崖。晴霓:指晴天彩虹。岑寂:形容寂静。返:返回,归去。空冥:形容高远、深远。思欲迷:形容思考问题而无法理清头绪,陷入迷惘。尘缨:指尘世的羁绊。濯(zhuó):冲洗。幽栖:隐居山林
注释: - 海角固云远,人生罕见闻:海角是远方的,人们很少听说。 - 一亭开澒洞,四壁动尘氛:一座亭子敞开着,四周墙壁仿佛在动。 - 月暗鱼龙伏,天晴岛屿分:月亮昏暗时,水中的鱼龙都隐藏起来;晴天时,可以看到岛与岛之间的分隔。 - 比来舒老眼,浩荡气凌云:近来我的眼睛变得开阔,胸怀壮志,气度如同凌云。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海角风光的诗,通过描绘海角的风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和敬畏之情
诗句“犹来吴越尽须惭,背德违盟又信谗。夫差只爱容狂佞,勾践殊能用智谋。”出自唐代著名诗人贯休的《读吴越春秋》。 赵晔的这部作品《吴越春秋》是一部记述春秋战国时期吴、越两国史事为主的史学著作。该著录于《隋书·经籍志》和《唐书·经籍志》,皆云赵晔撰,十二卷。然而今本只有十卷。书中记载了吴越两国从春秋末年至战国初年的历史变迁,涉及的人物众多,包括伍子胥、阖闾、夫差及勾践等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