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广洋
注释: 关中,即今陕西省一带。 回,指转机。 黎庶,指百姓。 重感,再次感受到。 德,恩惠、恩德。 烦,麻烦。 舟车,这里泛指交通工具。资馈饷,给军队送粮草。 讴歌,歌颂,这里指民间的欢腾和赞美。 达,同“达”,通达。 遐方,远方。抚摩,安抚。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送给张主官的,主要表达了他对关中的担忧和希望。首先,他指出关中因为兵乱而久旱,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困苦。然后,他再次感受到朝廷的恩德
这是一首描绘范蠡庙的古诗,下面逐句进行解析: - 首句:“越王去国将危日,范蠡归心用计时。” - “越王去国”指的是越王勾践离开自己的国家。 - “将危日”暗示了越王面临的危险或困境。 - “范蠡归心用计时”则表明范蠡在此时决定回归并计划未来。 - 次句:“千古君臣难再遇,百年耆老尚兴思。” - “千古君臣”指的是历史上众多君主和臣子之间的关系。 -
岭南喜得家书 稽首开书札,倾心想面颜。 最喜慈亲健,都忘两鬓斑。 尤闻小儿女,日日望回还。 注释: 岭南:指今广东、广西一带地区,因地处岭南而名。 稽首:古代的一种礼节,双手着地行礼,表示尊敬和谦卑。 开书札:打开书信。 倾心:形容非常专注和用心。 面颜:这里指脸庞。 岭徼:指岭南边远地区。 万里:形容距离遥远。 别乡关:离开家乡和故乡。 慈亲:父母。 健:健康。 都忘:完全忘记了。 两鬓斑
【注释】 姑苏台:即姑苏山的台子,在苏州西北。何事夫差日渐淫:意思是说夫差(春秋时吴王)荒废国政,沉迷酒色,终于导致了灭亡。都将兴废付登临:将国家的兴亡寄托在登临姑苏台上来抒发感慨。霸图反手归尝胆:比喻夫差灭越后,反而重用被越王勾践所败的范蠡、文种。醉魄流涎属捧心:意思是说,他因贪恋权位、酒色,最终落得自取灭亡的结果。台土尚存芳草合,鹿麋空卧古苔深:意思是说姑苏台的废墟上还有芳草
【诗句注释与赏析】 1. 首句:“丹桂吹香玉宇寒” - 注释: 丹桂指的是秋天的桂花,香气四溢;玉宇指高耸入云的宫殿或建筑。这里的“寒”表达了季节的凉意和环境的清冷。 - 赏析: 此句以“丹桂吹香”开头,描绘了一个秋天的景象,同时带有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接着用“玉宇寒”,强调了这种氛围的清冷和高雅。整体上,这句话营造了一个既美丽又带有一丝寒意的秋日景象。 2. 第二句:“绪风如水月如盘” -
夜过江州伪汉故都 此地当年建翠华,歌钟云沸五侯家。 眼前谁是池中物,身后徒为井底蛙。 午夜长风催桂楫,满江明月浸芦花。 琵琶哀怨今安在,惟有荒城寄宿鸦。 注释: 1. 夜过江州伪汉故都:夜晚经过唐朝的旧都,即江州(今江西九江)的伪汉王朝遗址。 2. 此地当年建翠华:指当年唐朝皇帝的住处——翠微宫。 3. 歌钟云沸五侯家:形容当时皇家贵族家中的宴会非常热闹,歌声和钟声此起彼伏。 4.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江左谁为保障臣,感时临别重敷陈。 - 江左: 指长江之东的地区,这里可能指的是诗人所在地。 - 保障臣: 指能够保卫国家、确保国家安全的官员。 - 感时: 对当前形势有所感慨。 - 临别重敷陈: 在分别之际,再次陈述或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 2. 兰陵大飨千秋祀,越国终全六郡民。 - 兰陵: 古代地名,可能是诗人的家乡或曾经居住过的地方。 - 大飨: 大型的宴会
泊舟左蠡寺 鸣雁嗈嗈集野田,白沙如雪照行船。 秋风一阻经三日,客子重游已二年。 左蠡碧流烟雨外,匡山青落酒杯前。 空林老衲犹思治,解说王师奏凯旋。 注释: 1. 鸣雁嗈嗈集野田:形容大雁在田野上鸣叫的声音。嗈嗈,是一种长而高亢的叫声。 2. 白沙如雪照行船:比喻河滩上洁白的沙子像雪一样反射着阳光,照亮了小船。 3. 秋风一阻经三日:指秋天的风使得船只受阻,已经过去三天了。 4. 客子重游已二年
诗句释义如下: 初夏, 纨扇盈盈剪越罗,麦秋时候转清和。 云飞城郭烟中远,星散渔家水际多. 译文如下: 初夏时节,我手持轻盈的纨扇,轻轻裁剪着越地的丝织品。此时正值麦收之后的秋天,天气变得清凉宜人。天空中的云朵在城墙之上飘荡,像是在烟雾中留下遥远的身影。星星点点的萤火虫点缀在渔家人家的水边,显得格外美丽。夕阳西下,我在小树丛旁收拢白蜡,而在平野之上,晴朗的阳光下,一群新鹅正在放养。 赏析如下
【注释】: 癸卯:农历六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的第47天。大军:指东晋大将桓温的军队,因桓温曾镇守荆州而称为“荆江”。武昌:今湖北武汉市。予:我。极欲:非常想。黄鹤楼:在今湖北武昌。不数日:不几天。复命:完成任务回建业(今南京)。莫遂所怀:没有遂意。赋七言以寄:写诗作诗寄托哀思。兴:兴致,这里指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的向往。 【赏析】:《秋夜泛舟于万花林》是一首抒发作者对战乱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