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广洋
【注释】: 癸卯:农历六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的第47天。大军:指东晋大将桓温的军队,因桓温曾镇守荆州而称为“荆江”。武昌:今湖北武汉市。予:我。极欲:非常想。黄鹤楼:在今湖北武昌。不数日:不几天。复命:完成任务回建业(今南京)。莫遂所怀:没有遂意。赋七言以寄:写诗作诗寄托哀思。兴:兴致,这里指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的向往。 【赏析】:《秋夜泛舟于万花林》是一首抒发作者对战乱之苦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词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审题,然后准确把握诗歌的内容,最后结合选项内容来分析判断。此题要求“赏析”,即对诗句的赏析。答题模式为:手法+效果+情感或主题。 “五年三复被纶音,倚注唯专感激深。”诗人五次被朝廷召唤进京,每次都是倚柱长叹,深感朝廷对自己的器重和信任。纶音,指皇帝下诏书
和子常赵聘君诗韵 圣人予夺严书法,曾托春秋二百年。 世道久嗟鸣凤后,王纲深著获麟先。 闭门纂述无虚日,直笔光华动烛天。 还忆低头拜东野,紫阳山色落窗前。 注释: ①圣人:此处指孔子。予(yu):给予。夺:剥夺。严书:严谨的著作。②曾托:曾经寄托、依托。春秋:指《春秋》。②世道:社会风气。嗟(jiē):叹息。③鸣凤:凤凰叫,古人认为吉祥之兆。④王纲:指国家政治。着:显著。⑤直笔:指正直的笔触。光华
诗句释义与翻译: 1. 江浦风高木落稀,江天云阔雁飞迟。 - "江浦" 指的是河流边的地方,此处可能是一个地名。"风高" 表示风大且冷。"木落稀" 意味着树叶稀疏,秋天即将来临。"江天云阔雁飞迟" 描绘了一幅秋日江景图,天空辽阔,云朵飘渺,大雁飞行缓慢。 2. 正怜张翰思归日,况值文翁领校时。 - "张翰" 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政治家,因思念家乡而辞官归乡。这里的 "张翰思归日"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求学生在了解诗歌的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把握其表达的思想内涵,在此基础上进行概括总结;然后根据诗歌的内容和思想主旨进行赏析。 “天子图全念用兵”,句意为:皇帝为了保全国家考虑用兵之事。图,谋求,打算之意。 “国公承命任专征。”句意为:国公奉旨受命,担任专征。 “不烦麾下驱驰日,已定山东七十城。”句意为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诗的体裁,然后分析诗歌的内容,理解诗歌的情感,最后赏析语言特点及表达技巧,并指出其艺术效果,同时要注意不要遗漏要点。此题中,“赵待制”指的是赵师雄(一作赵象),他因梦而遇仙女,醒后发现原为南柯一梦,于是赋《秋夕桐叶》,后被苏轼所赏,因此得名
【注释】 铅椠:古代写字、刻字的工具。 子独贤:指宋景濂(字仲隆)有学问和才能,在朝廷中受到重用。 璧水:指唐李泌曾隐居于蓝田县玉山之北,后人称为“李泌山”,这里以“璧水”代指玉山。后学:指宋景濂的后辈。 瀛洲:传说是海上三仙山之一,这里指仙境。 二十年:指宋景濂在朝中任职的时间。 能继武:指子孙后代都有才能继承祖辈的事业。 凤凰池:指朝廷中的高位,如凤凰栖息在梧桐树上。羽毛鲜
这首诗是苏轼在元丰八年(1084)创作的。这一年,苏轼因诗赋被贬惠州,心情十分郁闷。他来到惠州后,曾游览过黄山谷的寒江归棹图,于是写下了这首诗。全诗以议论为主,但并不显得干枯板滞,而是寓情于景,寄兴于物,写得颇有趣味。 【注释】 题宋徽宗寒江归棹图:这是一首题画诗,写宋徽宗游猎时的情景。 汴都:指北宋京都开封府。 上皇:皇上,皇帝。 侵侮:欺凌,侵犯。 闲情:指绘画中寄托的情感。 野艇风高晴雪重
【注释】: 1. 天仗:皇帝仪仗。 2. 笋班:指翰林学士等文官,因头戴竹简形帽子而称“笋班”。 3. 金门:宫门名。 4. 国家报祀:指皇帝祭祀天地、山川、祖先等活动。 5. 储祥:预示吉祥。 6. 龙篆重缄:龙纹玺书密封。 7. 凤韶九奏:凤凰之音多次演奏。 8. 通幽显:指通过隐逸生活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和理想。 9. 倚注:指依附于君主或朝廷。 【赏析】:
【注释】 1. 横石:横亘在江上的巨石。 2. 崔检校陈宜武:崔检校,即崔颢;陈宜武,即陈子昂。 3. 岭外将军:指岭南地区镇守边疆的将士。虎貔:古称勇猛善战的将领为“虎貔”,此处借指将士。 4. 插旌(zhēn)挝鼓:指军队出征前,将旌旗插立在船头,击鼓壮行威势。 5. 锦征衣:指将士穿着华丽的战袍。 6. 夕阳在船客未醉:形容晚霞映照在船上,美景令人陶醉。 7. 春水满江鱼自肥:春水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