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广洋
诗句:芦叶青青水满塘,文鸳晴卧落花香。 译文:芦苇的叶子碧绿而茂盛,池塘水满了,荷花盛开,香气四溢。 关键词注释:芦叶青青、文鸳晴卧、落花香、羌管、三十六宫春梦长。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生动地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机。诗中“芦叶青青”描绘了芦苇的绿色,给人以视觉上的清新感受;“水满塘”则让人联想到宁静的湖面,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滩行五首》是明代诗人汪广洋创作的一组五言绝句,描绘了江上的滩行经历和对远客的关爱之情。 这组诗通过描绘三百六十个滩口,展现了长江流域的险峻与壮美,同时反映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感受和体验。其中,“三百六十滩,相逢相见湾”一句,不仅体现了江水的连绵不绝,还传达了诗人在旅途中与各地人民交流的愉悦心情。而“舟师怜远客,数问几时还”一句,则表现了当地船员对远行者的关心和友好
以下是对汪广洋的《滩行五首》的逐句翻译与赏析: 1. 诗句释义: - “滩上水平沙,梭舟荡落花”:描述了滩涂上的平静水面和梭型船只在水波中摇曳的景象。这里的“水平沙”意味着滩涂上沙子平顺如镜,而“梭舟”则形象地描绘了船只的形状,如同梭子一样灵活。 - “吴侬不相识,对面浣春纱”:表达了作者对当地吴侬(可能是指当地人)的陌生感,他们虽然在船上相遇,却像是在洗春纱一般互不相识
谢豹花开满岭红,空蒙晓雨湿春丛。 谢豹花是一种植物,其花瓣呈红色,开满了山岭。清晨的雨露使这种花更加鲜艳,也使得周围的环境显得朦胧而充满生机。 看山不尽行人意,处处东风啼郭公。 尽管风景如画,但对于远行的行人来说,他们的心情并没有因此而得到缓解。因为山路崎岖,看不到尽头,让人感到疲惫不堪。同时,春天的到来也带来了新的生机,但对于那些需要早起赶路的人来说
【注释】 夕景:傍晚的景色。 水树和烟生:水边树木与烟雾交织在一起。 人家傍沙语:靠近沙洲的人家正在说话。 孤帆何处来:孤船来自哪里。 惊凫去如雨:野鸭惊飞,如同下雨一般。 【赏析】 此诗描写了傍晚时宁静优美的自然景色。 首句“水树和烟生”,写夕阳下江边的树木和迷蒙的烟雾交织在一起,勾勒出一幅宁静而和谐的画面。 次句“人家傍沙语”,描绘了靠近沙洲的人家,他们正在悠闲地聊天或说笑,增添了生活的情趣
注释:深翠色的竹丛中传来啼叫声,群山关塞口处太阳渐渐沉向西。 大字一行行如漆般发光,知道这是孙炎醉后留下的题记。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欣赏之情。首句以“空翠深深啼竹鸡”开头,形象地勾勒出一幅春日里山林深处的景象。接着,第二句“丛山塞口日沉西”,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静谧而深远的感觉,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和谐的环境中。第三句“数行大字光如漆”
【注释】 《竹枝》:古乐府曲调名。相传为巴渝一带民间情歌,后成为楚地民间情歌的代称。 鸬鹚(lúcí):水鸟,羽毛黑色,嘴尖,脚长,善潜水捕鱼。 春醪(láo):新酿造的酒,泛指美酒。 比邻:邻居。 熟:熟了。 自起:起来,起身。 贯柳丝:穿柳条做鱼竿,即“钓鱼”。 【赏析】 这首诗写春天的田园生活。首联写诗人在芳草渡口放歌《竹枝》,晴日里小船上放飞鸬鹚。颔联写邻居们纷纷报告新酿的美酒已熟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 诗句解读: 1. “建业孙公子”: - “建业”是古代地名,指的是今天的南京市。这里用“建业”来形容孙炎的家世,表明他来自一个有声望的家庭。 - “孙公子”则直接称呼孙炎为“公子”,这是一种尊称,显示了诗人对孙炎的尊重或仰慕之情。 2. “文如李谪仙”: - “李谪仙”指的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这里的比喻意味着孙炎的文才高超,甚至达到了与李白相当的水平
【注释】 江上:泛指水边。 昔从江上去,今从江上还:过去是乘船过江西去的,今天乘船又回到江边来了。 家僮(tóng)笑相语:家童笑着说。 又过小孤山:又渡过了小孤山。 【赏析】 这首七绝描写诗人重游故地,感慨万千。诗的前两句写昔年和今日,后两句写今又过小孤山。“昔”与“今”对比,“又”与“不”对比,突出诗人内心的矛盾。前两句用“还”,后两句用“又过”,既表现了时间的变化,也表现了空间的变化
【注释】 绝顶:山的最高处。华构:宏伟的建筑。一登:一次登临。六朝:指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代,这里泛指南朝。百年僧:指年老的僧人。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登蒋山望江亭时即景抒怀之作。全诗语言平易,意境高远,含蓄蕴藉,耐人咀嚼。 首句“绝顶出华构”,点明诗人登上了这座巍峨壮观的山巅。一个“绝”字,写出了山势的高峻和突兀;一个“出”字,写出了建筑之伟丽,给人以雄浑之感。这一句写登顶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