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江
和千家诗六十首春日偶成尘鞅纷纷一梦间,机心惊起白鸥闲。 闲居莫道无人识,半面分明与半山。 注释: - “尘鞅纷纷一梦间”中的“尘鞅纷纷”,形容世间纷扰复杂如同梦境。 - “机心惊起白鸥闲”中的“机心”,指心思或机巧之心;“白鸥闲”则描绘出一幅自由自在的白鸥在悠闲地游弋的场景。 - “闲居莫道无人识”中的“闲居”指的是隐居的生活状态;“莫道无人识”表示不必担忧别人不了解自己。 -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春日偶成(其一) 锦云红日映金章,春满蓬莱草亦香。 千载奇逢应不易,更从何处问三皇。 注释 1. 锦云红日映金章:形容春天天空晴朗,阳光明媚,犹如华丽的锦缎般的云彩,红日高照,映照在金色的印章之上,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2. 春满蓬莱草亦香:春天的气息弥漫在蓬莱的每一个角落,连花草树木都散发出浓郁的芳香,仿佛整个仙境都在庆祝春天的到来。 3. 千载奇逢应不易
和千家诗六十首春日偶成高山月下清辉照,虚怀若镜映中天 1. 注释 - 《和千家诗六十首春日偶成》:明李江作品,描绘春日山景与文人闲适情怀。 - 高山:指雄伟的山峰,代表高远、壮美之境。 - 小月:比喻月亮虽小但明亮,象征含蓄之美。 - 虚襟:指胸怀宽广而不拘束,如水般清澈。 - 中天:天空正中,喻示心境或理想处于最高境界。 2. 译文 - 排闼高山看小月,虚襟如水坐中天。 - 洛阳云接东吴路
```plain 春风不减小兰花,门外风轻燕子斜。 注释:春天的风轻轻地吹着,没有减弱,使得庭院中的兰花仍然盛开,而门前的燕子也斜掠过去。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春风和兰花、燕子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人通过对这些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怀古每逢寒食节,无穷情恨为谁家。 注释:每当寒食节来临,诗人总会感到一种深深的怀旧之情,这种情感深深地困扰着他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下面是诗句的翻译和注释: - 绿树青山一揭蓬,水晴烟断岸西东。 - 绿树和青山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就像被风吹起一样。水天相接的地方,天空晴朗,烟雾散去,形成了一道清晰的分界线,两岸的风景在视觉上显得有些模糊。 - 月来竹院无人过,闲扫松花对午风。 - 月亮从竹院升起,照在空无一人的院子里,只有我在这里扫地。午后的风轻轻地吹动着我手中的松花,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注释: 白石苍苍,形容石头颜色深青,上面长满了青苔。 久绿苔,长久的绿色小草覆盖在上面,显得更加苍翠。 却疑花木未曾开,却怀疑这些植物没有开放,是因为被青苔遮盖住了。 东风莫道无春色,不要以为春天已经过去,因为春天的气息仍然可以感受到。 且看墙蝶也飞来,看看那些在墙上飞舞的蝴蝶。 译文: 白色的石头上覆盖着青苔,长久以来都是绿色的草,但似乎没有开花。 春风不应该说没有春天的气息
注释:桃花相对,似乎不认识春天的到来。岸边的花朵虽然已经盛开,但它们似乎还没有遇到春天。深红浅绿相映成趣,留下清香在别处流淌。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诗。诗人通过桃花与春天的对比,表现了桃花对春天到来的无知和茫然。同时,诗人也通过岸上的花与桃花的对比,展现了春日里百花盛开的景象。最后,诗人以“留得清香过别津”收尾,表达了自己对于春天的喜爱和欣赏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注释: 漫天飞舞的柳絮如同雪花般纷纷扬扬,我独自行走在万里之外的故乡。这里的景色和我心中的景象已经完全不同了,可我仍然怀念家乡,于是买了酒,独自一人来到江边的村庄小酌。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异乡所作,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之情。首句“漫天柳絮雪纷纷”,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日景象,柳絮如雪一般飘飞,给大地披上了一层洁白的外衣。然而,这美景却无法抚平诗人心中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注释: 和千家诗六十首春日偶成 百载:一百年,指时间。 老眼明:指眼睛看东西清楚。 萧然竹院:形容竹子茂盛的院子里。 僧:佛教徒。 玉烛:比喻佛祖,也指蜡烛。 五夜窗前供杖灯:五更时分,在窗户前点着蜡烛照明,照见拄杖的影子,表示在修行或打坐。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诗,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百载春光老眼明”,这句诗的意思是
春来自怕客衣寒,砧杵封书手未闲。 身达黄金人万里,长安常望寄家山。 注释:春天到来,我担心客人的衣服会因为气候寒冷而感到不适,所以用槌子敲着捣衣的杵来捣衣服,写信告诉家人。我已经到了京城,但是身在千里之外的异乡,常常望着远方的家人。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自叙其在外为官时的生活感受。诗中通过“怕客衣寒”与“手未闲”的描写,生动地刻画了诗人在春天里,因担忧远游他乡之人的衣被之寒而敲打杵声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