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荣
注释:姑射山上的仙人,不沾染世俗的尘埃,还教给我滕六助我精神。 那知那一段冰霜般的气质,却交给时人为写真。 赏析:此诗为题咏梅花之作。诗人以梅花自喻,借梅花的傲霜之姿、冰玉之韵来表达自己高洁的品质和远大的人生志向。首句写梅花的超尘脱俗,后两句则写梅花的清雅高洁。“姑射”指传说中的山名,在现今河北省鹿泉县西;“不涴尘”意谓梅花的品格高洁,不沾染污秽,与世无争,不受世俗污染。“还教滕六助精神”
【注释】 星宿: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即角亢氐房心尾箕。这里泛指天象。 双肩:两肩。 甲子:用干支纪年,六十年为一周期。 百年:七十年为一代。 讳:避讳,忌讳。 神钱:供人祭祀时所用的钱。 【赏析】 “村南逢病叟”,写遇病翁的地点和时间。村南是个比较僻静的地方,是老人久居之所,因此说遇病翁。诗开头两句,诗人没有直接写老人,而是写老人的外貌,以“星星黄发”来表现其年岁之高。“双肩”,指两肩
【注释】竹石:即《画竹歌赠郑丈》。植物纷纷著两间,云根新长碧琅玕。圣恩发育同天地,愿秉坚刚独耐寒。 【赏析】此诗题注:“恭和御制竹石图”,应是宋神宗时所作。竹石本属隐逸之品,而作者却能写出如此“高洁”之作,可见当时文人士大夫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了。 起句“植物纷纷著两间”,用典。植物指竹,着两间,谓竹生在屋檐上。“著”字下得新颖,既写出竹的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又表现出作者对竹的喜爱之情
墨菊 闻道柴桑景最幽,晚凉清兴到林丘。 墨池一夜西风起,染出东篱一片秋。注释:1. 柴桑:指陶渊明隐居的地方。2. 墨池:砚中的水,这里代指文房四宝。3. 林丘:树林和小山丘。4. 清兴:清凉的兴致。5. 林丘:树林和小山丘。6. 东篱:篱笆旁的花坛,此处指菊花。7. 一片秋:一片秋天的景象。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夜晚感受到的清新凉爽的景色和心境,以及他在墨色中染出的菊花之美
题边文进花木翎毛 翠袖逢春自不寒,湘江云散水漫漫。 飞来青鸟知何处,误作仙源树里看。 译文: 翠袖轻拂着春天的花朵和草木,依然不会感到寒冷,就像湘江边的景色一样,水波渺茫,仿佛被云烟飘散。那飞来的青鸟,它究竟要飞往何处呢?我竟然将它误认为是仙境中的树木,把它当作了树上的一只小鸟。 注释: 翠袖:指女子的衣袖。 逢春:遇到春天的时节,即春天到来的时候。 湘江:指湖南的一条河流,在今湖南省境内
注释: 1. 一川澄练石梁孤:意思是清澈的江水如同洗练过的丝带,而石桥则像孤独的仙人。 2. 隔岸云林过雨馀:意思是在雨后,两岸的云和树林显得更加清晰。 3. 松下老翁应有待:意思是坐在松树下的老翁应该有待客的地方。 4. 榖城何处更传书:意思是在谷城哪里可以再听到读书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古朴的画面,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文情怀。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描绘
注释: 谁家老屋枕溪濆(fún,泉水):谁家的老房子坐落在山涧旁,靠近溪流。濆,水边。 十里青山半是云:远处的青山连绵起伏,仿佛被云雾缭绕着一半。十里,形容距离。青山,指山。 此处更无尘迹到:这个地方更没有人的踪迹。更,反而,更加。 只应啼鸟隔花闻:只有那啼叫的鸟声隔着花丛传来。只应,只能。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美丽的自然景色,通过描绘老房子、青山、溪流和鸟儿等元素,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诗歌翻译: > 早有声华著外台,还陪宗伯见多才。 > 垂绅已喜登廊庙,听履应宜位鼎台。 > 遥望旌麾云外去,俄惊旅榇峡中回。 > 九重紫诰隆褒赠,不独生荣死亦哀。 注释: - 早有声华著外台:很早以前,他的名声就显赫于朝廷之外。 - 还陪宗伯见多才:还曾与高官厚禄的宗正(即宗伯)一起共事,见识了众多人才。 - 垂绅已喜登廊庙:他身披朝服,心中已经喜悦能登上朝廷。 - 听履应宜位鼎台
注释:寒山高耸入百尺,老树在风霜中昂首挺立。我更想坐在这弹棋的桌前,听那秋天的声音,比夏日还要凉爽。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幅秋日山林的图画。前两句写山与树,后两句写人与事,以景结情,意境高远。 首句“寒山高百尺”,描写的是山峰之高,山势之峻,给人以雄奇伟岸之感。“寒”字既写出了山的高峻,也写出了秋日山中的寒冷气息。“老树傲风霜”则是对山中景物的具体描写。这里的“老树”,既指山上的老树
注释: 墨兰:指的是兰花,这里用“墨”来修饰,形容兰花的颜色深黑。 九畹人何在:九畹,古代土地面积单位,一地为九亩,所以九畹就是九亩地的意思。何在,指不知道去了哪里。 湘江空自流:湘江,即湘水,是中国湖南省的一条河流。空自流,意味着湘江的水一直流淌着,但却没有像往日一样有人来欣赏它的风景。 向来纫佩处:向来,过去的时候。纫佩,是古人的一种佩戴方式,即用线将玉佩、宝石等装饰品穿在衣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