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吾驺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师道所作的。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诗句解析与注释: 1. 昨夜蕊珠宫,鲛人几番泣。 - 解析: 昨夜指的是昨天晚上或某个特定的夜晚,“蕊珠宫”可能是指一个神话中的宫殿,这里用来象征一种梦境或者幻想的场景。“鲛人”,在古代传说中指的是一种能够变成鱼的水族生物,也称为鲛人的泪。这句话可能在表达作者昨晚做了一个关于水神或仙女的梦,梦中的情节让他感到悲伤或感动。 2.
【注释】 峡山杂咏:泛指山水诗词。 十三首:这里指《峡山杂咏》共十三首。 振衣亭:即振衣亭,位于湖北宜昌市西陵区南津关镇境内的长江边上。因古人常在此洗发整衣,故名振衣亭。 【赏析】 这是一首写三峡景色的七绝诗。诗人在三峡游览时,登上了著名的振衣亭(今湖北秭归县西南)。凭栏远眺,只见江水奔流不息,群山连绵起伏,不禁想起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注释】 1. 峡山:指庐山,在今江西省九江市。杂咏:即组诗,这里泛指许多诗篇。十三首:指本诗和前十二首组成一组。 2. 陶彭泽:即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他隐居田园,自甘淡泊,与世无争,有《归去来兮辞》传世。葛天氏: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以尧舜为师,尧舜时天下太平,民风淳朴,人们生活无忧,因此称尧舜时代为“葛天氏”。 3. 余:我。不材者:无能之人。大年:指唐尧,尧是传说中的贤君,以宽厚
这首诗描绘了峡谷中的风景,通过描绘海浪、江河和老龙洞里的雪景,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 译文: 在峡谷中行走,可以看到大海波涛汹涌的景象,江河也因为海潮的冲击而容易干涸。 而在老龙洞里,却可以安然入睡,醒来时可以看到漫天飞舞的雪花。 注释: 1. 沧海行扬尘,江河易枯竭 - 描述了大海的波澜壮阔和江河的易逝易衰。沧海是指广阔的大海,行扬尘形容海浪翻滚,声势浩大;江河则指河流
注释:我听闻峨眉山的雪,盛夏时仍然经常阴冷。 崖胡其苍苍,江寒结高垄,是说山崖上的树木茂盛苍翠,江水寒冷结成了高高的田垄。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峨眉山在炎热夏日依然雪白的景象。诗中运用比喻的手法,将山崖上的树木和江水与雪、冰进行了对比,展现了峨眉山的壮丽景色。同时,诗人还通过描绘高垄的形象,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盛夏馀繁荫,凉生一任疏。 怜君不作计,长写懒云居。 诗句释义 1. 盛夏余繁荫:描述了夏季时茂盛的竹林,为炎热的夏天增添了一片清凉与庇护。 2. 凉生一任疏:意指竹林中的风声和微风带来凉爽,使得空气更加流通,也显得更加稀疏。 3. 怜君不作计:表达了作者对竹林生长状态的欣赏,觉得竹子自然生长无需人为干预。 4. 长写懒云居:描绘了竹子仿佛懒洋洋地栖息在云中,形象生动,富有诗意。 译文注释
【注释】 邸中:官舍。 猗(yī)欤:赞叹词,表示惊叹。 威仪:指竹子刚劲、挺拔的姿态。 俦(chóu):同类,匹敌。 【赏析】 《邸中种竹十二首》是唐代诗人王维的组诗作品。此诗描写了竹林的高大挺秀和茂盛葱茏,抒发了自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全诗以“竹”为主题,从竹的种植、生长到竹子的高大挺秀、茂盛葱茏,以及竹林的幽静,都作了细腻的描绘。 首联“诗人善咏竹,琢磨故自修”,诗人擅长吟咏竹子
【注释】: 振衣亭:指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博带:指王羲之的宽袍大袖。元雾:元代的云雾。碧烟:青色烟雾,这里指王羲之《兰亭序》中的墨迹。良朋:好朋友。神仙:指王羲之。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游历三峡后,游览了峡山之后,写下的一首咏物诗。诗人以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感受,写出了对王羲之书法艺术的赞美和对王羲之高风绝俗品格的崇敬之情。全诗构思新颖别致、语言优美流畅、意境深远隽永
《邸中种竹十二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组诗作品。此诗是第一首,描写了在宅院里栽种竹子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竹林的喜爱之情。 下面是诗句的解释: - 长羡空空如:我常羡慕竹子的空心。 - 虚空生冷籁:竹子的空腔仿佛有风吹过一样发出清脆的声音。 - 扫尽万顷烟:用扫帚清除掉所有的烟雾。 - 盈盈不下带:竹子的枝叶垂到地上好像没有腰带一样。 译文: 我常常羡慕那些空心的竹子
注释: 1. 存留长公的遗迹,哪怕只是一片石头也好。 2. 我如今凭栏远眺,四周景色让人难以产生感慨。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峡山的一种感受和表达。他赞美了大自然的美景,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受。诗中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峡谷的风景,给人以深刻的视觉冲击。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世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自己的内心情感。整首诗歌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