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吾驺
【注释】 离骚容易熟,痛饮未应难。 若解杯中趣,当筵振羽翰。:离骚容易熟——意思是说:屈原的《离骚》很容易读熟;痛饮未应难——意思是说:痛快饮酒并不觉得困难;若解杯中趣,当筵振羽翰——意思说:如果能理解酒中的趣味,当席挥笔赋诗。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自己饮酒赋诗的得意之事。开头两句写诗人读熟了屈原的《离骚》,但并没有因此而感到喝酒的困难。三、四句则写他如果能够理解酒中的乐趣
诗句一:缁尘浓不到,惟有瘦琅玕。 译文注释: - 缁尘:指的是世俗的尘埃。 - 瘦琅玕:形容竹子虽然纤细但挺拔有骨节。 赏析: - 此句通过对比“缁尘”与“瘦琅玕”,展现了诗人在纷繁世事中仍能保持一份高洁的志向和品格。 - “瘦琅玕”不仅描述了竹子的形态,也暗示了诗人追求的精神境界,即不随波逐流,保持独立和坚韧。 诗句二:梦尽潇湘雨,何如此地寒。 译文注释: - 潇湘:古代地名,此处借指湖南地区
诗句原文: 长羡空空如,虚空生冷籁。扫尽万顷烟,盈盈不下带。 译文: 竹子挺拔高耸,如同虚空中的清风,发出清脆的声音,仿佛能吹散万里之烟云,其姿态优美,令人心旷神怡。 关键词解释: 1. 空空如:形容竹子高大挺拔,直指云霄,犹如虚空中的风一般。 2. 生冷籁:形容竹叶的飒飒声,如同清冷的风声,给人以清凉之感。 3. 万顷烟:形容竹林的茂盛,仿佛覆盖了整个大地。 4. 不下带:形容竹影斑驳
【注释】: ①峡山:指三峡。②高怀:高尚的胸怀或远大的抱负。③振衣:抖衣服,比喻振奋精神。④千仞:一仞为八尺,千仞就是八千尺。⑤此意:这里的意思,即指“高怀”。⑥知:了解。⑦举步:迈着步伐。⑧远近:指距离的长短。⑨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在三峡游玩时有感于先民的崇高志向而作。诗人用“振衣”二字,形象地描写出三峡的险峻。“千仞”一词,则突出了三峡的高耸入云
【注释】:邸中种竹十二首,苏轼。 生平文与可,指范仲淹的《范文正公文集》。范仲淹号文正,苏轼曾称赞他的为人如竹子一样正直。 挂壁想余寒,苏轼有“画竹须先胸中有竹”之说。挂壁是说画竹时,要想着竹子的形态、结构,所以挂在壁上的竹子才能活灵活现。 何似空阶下,苏轼曾作《书摩诘(王维字摩诘)诗后》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何似空阶下,意即欣赏王维的诗如同观赏他的画一样。
【解析】 此诗是一首咏物诗,作者通过描写竹子生长的环境、条件和特点来表现竹子的傲骨和清高。 “长安闲碧筱”,长安即京城,闲即闲置、冷落之意。“竹”在古诗中多指隐士,此处借指富贵之人。“竹未稀”意思是说竹林很多,竹子也不少,但都无人问津;而自己却孤身一人,所以用“贫甚多栽竹”来形容。“人贫竹未稀”的意思是说虽然自己很贫穷,但竹子却很多。 “长安闲碧筱,贵客不曾知”,长安闲碧筱
【注释】 邸:官署名。 竹:指竹筒,古代用来盛酒或贮藏粮食的竹器。 十二首:这里指竹筒的数量。 晓吹竿:早晨吹起竹竿。 七贤:三国魏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和阮咸,合称竹林七贤。 寄书:写信给朋友。 让我:让你。 【译文】 静夜里落叶有声响,晨风拂过竹竿响。 写信约好七贤来聚会,我自任林长为大家敬酒。 【赏析】 此诗描绘了作者在竹中夜饮时的情景。开头两句写环境与感受
【注释】: 邸:官署。 种:种植、培养。 十二首:这是作者的自谦之词,实际上只写了十二首。 此竹数寸耳:这不过是几尺高的小竹子罢了。 千寻势:指竹子生长得高高的,好像千丈那样。 神自大于身,区区名与位:神志自然高出世俗之人,所以有种种的荣辱得失,又何必在乎这些呢?这里“神”指人的精神和气质。“身”指人的形体。“区区”:小而简陋的样子。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借咏竹抒发诗人的高风亮节
邸中种竹十二首 以兹数尺茎,参彼上下际。 君子隐而费。
这是一首咏竹诗,作者以十二竿竹子为比,来说明子孙繁衍的兴旺。 不但:不仅。 种十竿:种植了十根竹子。 一竿已如许:一根竹子已经长成如此高大。 从此养万竿:从现在开始养育万根竹子。 子又生孙子:子代又生出孙子代。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用“十二竿竹子”来比喻家族的兴旺发达。竹子生长很快,短短几日就能长成参天大树。因此古人常把竹子作为家族兴旺的象征。这首诗中,十二竿竹子已经长到很高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