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吾驺
去年相送石门潮,此日同君道寂寥。 犹是布衣天下士,夜深明月坐吹箫。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何吾驺所写,表达了作者在特定节日与友人相聚的情感体验。下面将对诗句进行逐一解析: 1. “去年相送石门潮”: - “石门潮”可能是指某个具有地理标识的地点,如海边或河流入海口处,潮水涨落的景象。潮水的涌动常常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变迁。 - “相送”表达了一种依依不舍的情感,可能是对过往时光的怀念
诗句释义及译文: - 月满楼头古木疏,蒹葭秋色叹离居。 - 月满楼头:指月亮高悬在空中,照亮了高楼的楼头。 - 古木疏:形容树木苍老而稀疏。 - 蒹葭秋色:指蒹葭(即芦苇)在秋天时的景色。 - 叹离居:感叹自己因离别而居住在异乡。 - 凄声止有天中雁,锦字虚无水上鱼。 - 凄声止有天中雁:形容寂静无声的夜晚,只有天空中的大雁发出凄凉的声音。 - 锦字虚无水上鱼:用“锦”字比喻书信
【注释】 ①仙郎:指神仙般的人。 ②贤书:指好的文章、好的作品。 ③凌云:形容气势高远。 ④子虚:指《汉书·司马相如传》中的子虚乌有之说。 ⑤南国:指南方地区,泛指南方。 ⑥化驺虞:指驯服了驺虞这种神鹿,比喻得到神鹿的帮助或被神鹿所驯服。 【赏析】 此诗赞美张老师才高望重,文采飞扬。《赠张老师九首》共九首,这是第一首。开头两句写张老师的名声和文章。“仙郎”,是说他的声价很高,有神仙之誉;“贤书”
注释:长安的太阳光照耀着蓬莱,阳光直接照到了五岳。 一定有诏书颁下,凤鸟在天空飞翔。 高高的天幕上,云雾缭绕。 赏析:此诗为《赠张老师九首》之二。诗人用“日色照蓬莱”来写日出,突出了太阳的明亮和辉煌。接着以“光耀三山直北来”,描绘出太阳从三座大山之间升起的景象,表现出诗人对自然景象的热爱之情。接着两句“定有金茎摛凤诏,峨峨天半五云开”,诗人想象到天上会有诏书降临人间,五云在天空中展开
注释:彭泽先生种植了大量的高粱,河阳县的县令也栽植花卉。他们与仁山相比,又有何不同呢?只能静静地倚靠在山门旁,仰望万家之上皎洁的明月。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孟浩然的五绝组诗《赠张老师九首》中的第六首。诗中描绘了彭泽、河阳两地官员的生活情趣,通过对比,抒发了自己对清静生活的向往之情。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
何吾驺的《庚辰初度二首 其二》是一首充满哲理与人生感慨的作品。诗中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通过“才度知非又十年”和“扁舟急浪送前川”等句子,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面对生活波折时的态度。具体分析如下: 1. 理解诗句: - “才度知非又十年”,诗人在回顾自己的岁月后感叹,时间如箭,转眼间又是十年过去。这里的“知非”,可以理解为认识到过去的不足,是一种自我反省的精神。 - “扁舟急浪送前川”
《送姚司理座主赴内召六首 其五》是明代诗人杨慎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谁向龙门指别途,秋风应似别情纡。 谁在比喻中表达了一种离别的情绪,象征着离别的艰辛和痛苦。 秋风应似别情纡,形容离别时那种深深的愁绪。 珠宫一片波心月,得入仙舟梦里无。 这里运用了“珠宫”这一美丽而神秘的意象,象征着姚司理座主即将开始的新生活或新旅程。同时,“梦无”意味着虽然现实与梦境似乎无法分割
```plain 过许四首 其三尘沙漠漠几千秋,盖代英雄泪未收。 但向弃瓢寻故事,清风明月总悠悠。 注释: - 尘沙漠漠:形容大地上的荒凉,尘土飞扬,无人烟的景象。 - 几千秋:几个春秋,即几年的时间。 - 盖代英雄:历史上的英雄人物。 - 泪未收:泪水还没有流干。 - 但向:只是,仅仅。 - 弃瓢:抛弃酒壶,表示放荡不羁的生活方式。 - 寻故事:寻找过去的英雄事迹。 - 清风明月
过许四首·其四 高踪一过洗尘羁,世事多应任醉痴。 若以巢由论大节,栖栖何自慰吾师。 注释与赏析: - 高踪一过:形容某人的行走或存在如同高峰一般,留下深远影响。 - 洗尘羁:摆脱世俗的束缚和尘埃。 - 任醉痴:任由自己沉醉于酒色之中,忘却世间烦恼。 - 若以巢由论:比喻像古代隐士陶渊明(字潜)、张仲景(字机)那样的大节。 - 栖栖何自慰:指那些忙碌而不得安宁的人如何自欺欺人。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答,其中“再过淮阴”是题目,“绿杨满地不胜春”是第一联,“四海茫茫谁一饭”是第二联,“只今空笑报恩人”是第三联。 【答案】 再过淮阴:再经过淮阴。淮阴:古地名,在今江苏省。 绿杨满地不胜春:绿树成荫,满地都是嫩绿的杨柳,春天来临时杨柳显得生机勃勃。 再过祠前客更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