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孙桐
注释: 1. 广和居酒肆:广和居,是京城里有名的酒楼。已历百年:指这家酒馆已经开了很多年。昔日京僚南士所聚也:指的是过去这里是京城官员、南方来的士人聚会的地方。今殊寥落:现在的客人稀少。伯絅:诗人的字。盘桓:逗留。最久:最长久的时间。属纪旧闻:记录这些旧事。为赋七绝:写一首七绝诗。伯絅书之以贻肆中:把这首诗送给这个酒馆。贻,赠送的意思。 2. 听雨楼东萧寺北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分析的诗句,并精读这些诗句,然后把握诗意,并在把握诗意的基础上,对诗歌进行简单的评价。本题要求赏析这首诗的艺术手法及效果。首先从“巧遇珠还信胜因”一句可以看出,诗人运用了神话传说的典故,来表达自己对龙泉寺旧有寿山石刻十六应真象的珍视和感激之情
病棠吟悼秦右衡作五首 其二 花下沧桑赋感春,白头相对再来人。 丛残金匮同留恋,忍向蓬山数劫尘。 注释:在花丛下感叹时光变迁,岁月如春,我年老体衰,白发苍苍。与老朋友相聚,感慨万分。我们共同留恋着过去的辉煌,却不得不忍受被命运折磨的痛苦。忍受着被命运折磨的痛苦,我们来到了蓬莱仙境(指神仙居住的地方),经历了无数的劫难。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对逝去的好友秦右衡的怀念之作。诗人在花下感叹时光变迁
我们来看这首诗的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 我们逐句解读这首诗: 1. 市尘不到小庭清,佣保都谙雅客情。 - 市尘:指市场上的喧嚣声和尘土。 - 小庭清:形容庭院非常干净,没有市井的喧闹。 - 佣保:这里指的是仆人或劳动者。 - 都谙雅客情:他们都懂得高雅客人的情调,也就是他们了解文人墨客的生活方式和他们喜欢的事物。 -
【注释】 瞿杨:瞿塘、杨子江一带,这里泛指江南地区。丁陆:春秋时吴王孙武的后代,世代相传,以武功著称。半销沉:一半销沉,一半不衰。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嗣音:继承前朝的遗音。省识:省察、认识。真种子:真正的学问或才能。充栋:形容藏书极多。枯蟫(yíng):干枯的草,这里比喻书。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友人傅沅叔藏园校书图的赞美。诗中运用了典故和比喻手法
这首诗是邵伯絅为龙泉寺旧藏的寿山石刻十六应真象所作的两首绝句。 第一首“人天多少团沙感,诗画聊存印雪缘。”意为:人间有多少团沙般的烦恼,诗人却通过绘画将它们留下;这些诗画就像印在雪地上一样,让人难以忘怀。 第二首“箫寺他年增掌故,伽蓝记里与流传。”意为:在未来的岁月里,这个场景可能会成为一个重要的历史掌故,并在《伽蓝记》这样的史书中流传下来。 这首诗通过对龙泉寺旧藏的寿山石刻十六应真象的描述
夏孙桐的《何夫人蕉阴小像重装题句四首·其一》是一首蕴含深意和艺术价值的古诗,诗中描述了一幅小画像的重装题句过程。具体如下: 1. 诗人介绍: - 夏孙桐(晚号闰庵),出身书香世家,光绪壬午举人,壬辰进士,翰林院编修。他的生平和文学造诣在清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2. 诗句原文与翻译: - 原文:“林下清风慕昔贤,笔床常倚镜台边。” - 译文:在林荫之下,我如同古代的贤者一般
【解析】 题干要求对这首诗逐句释义,并要求赏析。这是考查诗歌的常见题型,答题时先理解诗句的意思,再结合注释作答,最后写出自己的赏析即可。注意“属纪”“为赋”是关键词。 第一句中“阅世青帘漾冷坊”,诗人在酒馆里看到酒馆外挂着的青色帘子,在寒风中摇曳。“阅世”,指经历世事。“青帘”,指青布制成的帘子。“漾冷坊”指青布帘子映照着冷冷清清的街巷。第二句中“名流几辈醉垆旁”,名流几辈:几代有名的人
傅沅叔藏园校书图三首其二 名德依稀继郑盦,丹铅不倦味醰醰。 老荛江左藏书派,今见流风衍剑南。 注释:傅沅叔的藏园校书图三首,这是其中的第二首。诗中称赞了傅沅叔的学识和勤奋精神,他继承了郑庵的名声,对书籍的研究从不感到厌烦。他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樵夫一样,是江左地区著名的藏书家。现在,这种藏书的风气已经流传到四川剑南地区。赏析:这首诗是赞美傅沅叔的学识和勤奋精神,他继承了郑庵的名声
【注释】 1.傅沅叔:即傅山(字青竹,号丹邱、傅沅叔)。2.藏园:傅山的别号。3.校书图:指《校书图》卷。4.季重:晋代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5.渔洋: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号。6.感旧编:指《清史列传》。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作者在诗中通过描绘一幅《校书图》,抒发自己的情怀和抱负,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第一句“诗局因依又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