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雨楼东萧寺北,蜗庐肇自道光年。
公卿小巷常停辙,也作贞元轶事传。

注释:

  1. 广和居酒肆:广和居,是京城里有名的酒楼。已历百年:指这家酒馆已经开了很多年。昔日京僚南士所聚也:指的是过去这里是京城官员、南方来的士人聚会的地方。今殊寥落:现在的客人稀少。伯絅:诗人的字。盘桓:逗留。最久:最长久的时间。属纪旧闻:记录这些旧事。为赋七绝:写一首七绝诗。伯絅书之以贻肆中:把这首诗送给这个酒馆。贻,赠送的意思。
  2. 听雨楼东萧寺北:在听雨楼上向东可以望到萧寺(一座古庙)。蜗庐肇自道光年:蜗牛的屋子从道光年开始建造的。
  3. 公卿小巷常停辙:公卿,古代指高官显贵。小巷,小而曲折的街道。常停歇,常常停留。辙,车轮压出的轨迹。也作贞元轶事传:这是指一些有关贞元年间的故事传说。贞元,唐德宗年号,公元785年至805年。轶事,不正式记载在正史中的事件。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北京老酒馆的历史和现状的诗。全诗通过对广和居的历史变迁、昔日繁华与今日萧条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于传统文化的珍视之情。
    首句“广和居酒肆已历百年”,直接点明了酒馆的历史地位。这句诗既简洁地交代了酒馆的历史,又为后面的叙述铺垫了背景。接着,诗人通过“昔日京僚南士所聚也”一句,进一步描绘了酒馆曾经的热闹景象。这里,“京僚南士”指的是当时京城里的文人墨客,他们的聚集使得酒馆成为了一个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酒馆也逐渐衰落了。
    诗人转向描绘酒馆的现状。“今殊寥落”两句,直接点出了酒馆的萧条状态。这里的“殊”字,表示程度之深,突显了酒馆当前之冷落。同时,“伯絅以余盘桓于斯最久”一句,表达了诗人对酒馆深厚的情感。这句诗既展现了诗人与酒馆之间的深厚情谊,也为下文的写作铺垫了情感基础。
    最后两句,诗人再次回到了对酒馆的描述。“听雨楼东萧寺北,蜗庐肇自道光年。”这两句通过描绘听雨楼东侧的萧寺和蜗牛庐,展现了酒馆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同时,“道光年”一词也暗示了酒馆的历史悠久。
    “公卿小巷常停辙,也作贞元轶事传。”这两句则是诗人对酒馆过去辉煌历史的回忆。这里,“公卿”一词指的是当时的朝廷大臣,他们经常在小巷中停留,象征着酒馆在当时的社会地位。“也作贞元轶事传”则表达了酒馆曾经是一些传奇故事的发生地之一。
    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通过对广和居酒肆的历史变迁和现状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深深眷恋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