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孙桐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为傅沅叔题徐湘蘋水墨写生册四首”:为傅沅叔(沅叔)题写徐湘蘋的水墨画。 “感悲欢”:感叹悲喜之事。 “荣落几番春似梦”:春天的更迭,就像梦一般。荣:兴盛、繁茂。 “一花一叶尽酸寒”:每一朵花,每一叶,都透着酸楚和寒冷。 译文: 合欢树下感受悲欢离合,更觉得心中凄苦。 春天的更迭,就像梦一般,盛衰交替如同一场梦幻。 每一朵花,每一叶,都透着酸楚和寒冷。 赏析
【注释】 郑重:庄重,严肃。 抱杞忧:抱着杞国的忧虑,比喻为国担忧。 残缣绝笔:指写有遗墨的旧绢。古代书写用的绢帛多用缣(丝织品)或素(白绸)。 忠谋:忠诚的计谋。 雀螂、鹬蚌:比喻双方争斗不休,两败俱伤。 怅望:失望地看,形容心情沮丧。筹边:谋划边防。楼:指高高的楼橹,这里指边疆上的戍楼。 【赏析】 “郑重诗人抱杞忧,残缣绝笔见忠谋。”首句点明作诗缘由,诗人以杞国有忧国之志而亡为喻
诗句如下: 不须流水感华年, 且向春风一放颠。 今日楚宫残照里, 息夫人在更堪怜。 接下来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诗人简介: - 夏孙桐,晚号闰庵,出身书香世家,光绪壬午举人,壬辰进士,翰林院编修。戊戌、癸卯两充会试。 2. 诗句解读: - 不须流水感华年:“不须”表明无需担忧或忧虑,“流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而“感华年”则表达了对青春年华的感慨。整体而言
【注释】 京江:指长江在江苏的一段,即长江入江口以下至镇江这一段。吴翁:即作者的朋友,姓吴。养臣:养性。曾梦:曾经梦见。一山寺:一个山上的寺庙。过襄阳:经过襄阳。玉泉山:在今湖北襄阳市西北。景:景色。内:室内。器物陈列:室内陈设的家具和器物。一一吻合:与前梦中所见完全一致。寺僧:庙里和尚。言:说。数十年前:几十年以前。老僧圆寂:老和尚死后。遗命:临终前的遗言。一切皆不可动:所有的东西都不能动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大千世界感微尘,岂必三生尽有因。 “大千世界”意指宇宙广阔无边。这里诗人表达了对微小事物的感慨,认为即使是微小的尘埃也能引发深远的思考。“岂必三生尽有因”意味着生命或事件的原因并不必然局限于前世,而是多因素交织。 2. 自是君家根器异,名川还见再来人。 “自是君家根器异”表明某人(可能是诗中的主人公)具有非凡的天赋和潜力。这里的“根器”指的是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和才能
注释: 一代闺帏擅倚声:指的是徐湘蘋的才华在一代中独树一帜。 写生逸笔自天成:描绘出生动的画面,就像从天而降一样。 燃脂集里标双绝:徐湘蘋在《燃脂集》中有两首诗被认为非常出色,是双绝之作。 嗣响惟应顾太清:继承她的人应该只有顾太清才能与之相比。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为傅沅叔题徐湘蘋水墨写生册四首中的第四首。诗中表达了对徐湘蘋才情的赞美和对其作品的欣赏。 “一代闺帏擅倚声”
在昔光绪中,朝政失纲纽。 【注释】:在即“往”,指从前;光绪是清朝的一位皇帝,这里指的是清朝末年。 【赏析】:此句回忆了光绪年间的朝政混乱局面,表达了对国家政治的忧虑之情。 哗嚣树风声,才隽竞趋走。 【注释】:哗嚣是指喧哗嘈杂,树风声是指树立自己的名声,才隽是指有才华的人,竞趋走是指争相追逐名利。 【赏析】:此句描绘了当时社会风气浮躁,人们争相追求名利的景象。 救时议张弛,治丝益纷纠。
东阁余晖浩劫尘,四朝闻见感前因。 醉翁门下今寥落,付托千秋幸有人。 诗句翻译与注释: - “东阁馀晖浩劫尘”:描述的是东阁(可能是指某个历史遗迹或场所)在经历了长时间的风风雨雨后,仍保留着那一抹辉煌的余晖。 - “四朝闻见感前因”:表示作者对于历史上四个朝代所经历的听闻和所见,有着深刻的感受和思考。 - “醉翁门下今寥落”:这里用“醉翁”作为典故,可能指的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别号“醉翁”
诗句原文: 池上桃花二十春,几家歌舞几烟尘。 如云士女还如昨,应笑深山说避秦。 注释解释: - 池上桃花:指池边的桃花盛开的景象。 - 二十春:指春天的景色美丽。 - 几家歌舞:指几个家庭或场所在唱歌跳舞。 - 几烟尘:表示人群聚集的地方尘土飞扬。 - 如云士女:形容女性众多,如同云彩一般。 - 还如昨:与过去相同,没有改变。 - 应笑深山说避秦:表示人们应该嘲笑那些逃避战乱的深山之人。
注释: 1. 儒家亦有前知说,禅喻曾传泡影空。 儒家认为人们可以预测未来,这被称为“前知”。而禅宗则通过比喻来表达这种理念,如“泡影空”等,表示一切都像泡影一样虚幻不实。 2. 是幻是真参究竟,披图试与证鸿蒙。 我们需要去思考这个梦幻是否真实存在,是否可以用图像来证明它的存在。这里提到的“鸿蒙”是指宇宙的起源,意味着我们需要用图像来证实这个梦幻的真实存在。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