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闰章
【注释】 1、坡公:指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州人。北宋时期文学家、书画家,其诗、文、赋、词均有名世,尤擅散文,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 2、游处:指苏轼曾经游览的地方。 3、重经:再次经过这里。 4、讶许:惊讶地允许(我)和诗人一起在亭子里饮酒。 5、留得:留下。 6、板桥:指苏轼的《板桥杂记》;板桥,作者自号。 7、长好:一直很好。 8、使星:即“使君”
诗句输出: 葡萄霜际叶萧森,物色兼催迟暮心。 译文输出: 在这葡萄叶上霜气弥漫的清晨,万物似乎都在催促着时间的流逝,让人感到一种深深的忧郁和迟暮之感。 注释说明: - “葡萄霜际”指的是葡萄叶子上覆盖了一层薄薄的霜气,给人一种清新却又带有些许凉意的感觉。 - “叶萧森”则形容这些葡萄叶子在霜气的影响下,显得更加萧索、冷清,有一种秋天即将来临的意味。 -
【释义】:这四首绝句是寄给宋牧仲员外的。其中第二首诗的注释如下:书声不抵市声嘈杂,遗憾没有蓬蒿遮蔽的门户;这里曾经栖息过宋玉,苔藓爬满了墙头,旧题痕迹依稀可辨。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赠友之作。诗人与宋牧仲是同僚,彼此很熟稔。此诗是借咏怀以赠别,表达对友人仕途坎坷、壮志难酬的深深同情。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情真意切,风格浑厚质朴,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意境。 用一“喧”字
施闰章的《趵突泉送严子餐都谏北还》是一首描绘济南趵突泉水景的古诗。诗中,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笔触,将趵突泉的美丽景色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传闻此泉来王屋:传说这股清泉来自遥远的王屋山。 2. 伏流倒涌历山麓:泉水在地下深处潜伏流动,然后突然涌出,仿佛倒挂在山脚下。 3. 寒光喷雪复飞云:泉水在阳光照射下,闪烁着像雪一样的光芒,有时还伴随着飘动的云彩
新移客舍面朝阳,容膝摊书即草堂。 “新移”意味着新近迁移或新建的居所,而“客舍”则通常指旅人临时居住的住所,此处用以形容诗人新搬入的住所。“朝阳”描绘了清晨阳光初照的景象,暗示着新的开始和希望。“容膝”意指虽小却足以容纳双膝的空间,这里表达了虽居所简陋但自足的意境。“摊书”可能指的是诗人在闲暇之余摆放书籍的场景,反映出其生活的雅致和学问。“即草堂”中的“草堂”,是古代文人用来隐居讲学的地方
【注释】 归舟:归家的船。岁暮:年终,岁末。一叶轻:一叶小舟,轻如浮萍(比喻李万安的官位)。 歌残酒罢泪双倾:歌声已经终止,酒也喝光了,只好以流泪来表达自己的悲愁。 滩声:水边沙滩上的声响。呜咽:声音低沉而凄切。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词。作者在送别友人归里时所写。首二句描写诗人送别时的情态。“岁暮”一词,点明时间,为送别作铺垫;“一叶轻”,用“扁舟”“孤帆”等意象,写出了诗人对李万安的关切之情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太室山中峰时所见的壮丽景色以及由此产生的感慨。 诗的第一句“壮士贪名山,如海吞百川。”表达了诗人对攀登太室山中峰的渴望和决心。他如同大海一样吞噬着各种困难,勇往直前。 第二句“东游卧日观,羲和亲比肩。”描述了诗人在山中休息时看到的景象,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洒在山巅,羲和(日神)也在旁边陪伴着他。 第三句“南使经衡岳,雾雨怅迁延。”描绘了诗人向南经过衡岳时的景色,雾气蒙蒙
夹山漾 磊砢经岘首,窈窕穷湖甸。 穿浦荡层云,望山成九面,潋滟游将穷,孤光开匹练。 和风衣带缓,击汰水波溅。 轻桡戛蒲群,欹侧信回转。 日晚岩更青,洲长树逾茜。 松篁交晻霭,林屋时隐见。 搴芳兴屡延,怡目辄难遍。 当为汗漫游,枕漱从所便。 注释: 1. 磊砢:形容山石参差不齐的样子。 2. 经:经过。 3. 窈窕:形容山势曲折蜿蜒,看不到尽头。 4. 穿浦:渡过湖泊或河流。 5. 荡层云
【注释】 1.四绝句:即四首绝句。牧仲:宋牧仲,作者友人。 2.年侵出处:指年岁已长,身老体衰,进退无依。 3.间关:形容声音凄凉悲切。 4.鹧鸪:一种鸟。 5.吟人:指自己。 【赏析】 《移寓四绝句寄宋牧仲员外》,共四首绝句。此为第四首。这首诗写诗人因年老多病而自感身衰,望远入梦,在岭树江云和鹧鸪声里独自吟咏。 “年侵出处自嫌身”,是说自己年纪已经大了,身体衰老了
诗句释义及赏析 第1句:“新月已在天,余霞犹隐树。” - 关键词:新月、余霞、天、隐树 - 注释:此句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象,月亮刚刚升上天空,余晖还映照在树上,形成了一幅宁静的画面。 - 赏析:这句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新月与余霞进行对比,既突出了月亮的美丽,又衬托了余霞的朦胧美,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 第2句:“柔橹漾清波,直随塔影去。” - 关键词:柔橹、清波、塔影、漾、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