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声不敌市声喧,恨少蓬蒿且闭门。
此地栖迟曾宋玉,藓墙零落旧题痕。

【释义】:这四首绝句是寄给宋牧仲员外的。其中第二首诗的注释如下:书声不抵市声嘈杂,遗憾没有蓬蒿遮蔽的门户;这里曾经栖息过宋玉,苔藓爬满了墙头,旧题痕迹依稀可辨。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赠友之作。诗人与宋牧仲是同僚,彼此很熟稔。此诗是借咏怀以赠别,表达对友人仕途坎坷、壮志难酬的深深同情。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情真意切,风格浑厚质朴,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意境。

用一“喧”字,将喧闹的市场和静谧的书斋作对比,突出了诗人在喧嚣中求宁静的心态。“书声”和“市声”,都是听觉感受,但两者给人的感受迥异。“声”是声音,“喧”是喧闹,“声”是悦耳的,而“喧”则令人心烦意乱;“书声”使人感到恬静、清幽,而“市声”则使人感受到嘈杂、刺耳;“市声”可以让人听到各种叫卖声,听到人们说话的声音,“书声”只能听到读书的声音,因此“书声”更显得清高、悠远;“喧”使人感到烦躁、不安,“喧”则使人感到心旷神怡。“喧”和“喧”所起的作用不同,这就为第二句埋下伏笔。第二句抒情,抒发诗人内心的不满情绪,表达了自己不能像宋玉那样隐居避世的苦闷。宋玉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楚辞》中有《九辩》《卜居》《渔父》等作品。他因遭谗言而被逐出郢都(今湖北江陵),后到江南漫游,最后投江而死。诗人借用这个典故,表明自己对现实政治的不满和对隐逸生活的喜爱。第三句进一步说明原因,即由于自己的抱负未能实现,才感到无地可栖,无门可出,只好闭门不出。第四句写物,点明自己的身世。“藓墙”是苔藓长满的墙壁,“零落”是残破不堪的意思,“旧题”指宋玉曾在此居住,并留下许多诗文的痕迹。诗人以宋玉自比,说自己也像宋玉一样,在这里留下了不少诗篇。“题痕”指这些诗篇上留下的墨迹。诗人用“藓”、“零落”、“旧题”等词语来渲染环境,表现自己对宋玉的仰慕以及对自己身世的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