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舍萧疏山路斜,高人解组即袈裟。
沧桑痛哭知无地,江海流离不见家。
云暗苍梧飞锡杖,梦归秋浦泛仙槎。
与君坐对成今古,尝尽冰泉旧井茶。
【诗句释义】
苍梧,古地名,在今湖南永州一带。云盖寺,即今湖南省零陵市境内的云盖寺。无可上人,名无可,唐代僧人。精舍,精进道场,指寺院。萧疏,荒凉冷落。山路斜,指山路弯曲。高人,高洁之士。解组,脱下官印。袈裟,僧尼所穿之衣。沧桑,世事变化。痛哭,悲泣。江海流离,指漂泊异乡。不见家,无家可归。飞锡,佛家语,意谓佛门弟子乘锡杖飞行。仙槎,传说中的仙人之船。坐对成今古,指坐而论古今兴亡。尝,品味。冰泉,冷泉水。旧井茶,指故乡之茶。
【译文】
苍梧县的云盖寺中拜访了不可可禅师,那寺院的精舍荒凉冷落,山路曲折蜿蜒。高洁之士脱下官印后便披上袈裟。世事变迁让人悲痛欲绝,无处安身,像江海中的孤舟漂泊不定。佛门弟子乘着锡杖在空中飞翔。梦回故乡时泛舟秋浦江中,仿佛看到了仙人的木筏。我与先生坐而论古今兴亡,一起品尝这冰清甘洌的家乡之茶。
【赏析】
本诗为唐宪宗元和三年(公元808年)冬,诗人在苍梧县(今广西藤县)云盖寺拜访无可上人后,有感而发的一首七言律诗。
首联写诗人到访云盖寺的情景,“苍梧”句交代地点;“精舍”两句写寺庙环境。“萧疏”是荒凉冷落之意。“山路斜”是说山路曲折蜿蜒。“高人”两句写诗人见到的无可禅师,他已脱去官印,换上僧衣,表明他已经看破红尘,出家为僧。
颔联“沧桑”句,以沧桑变化喻人事沧桑、世态炎凉。诗人感叹自己身世飘零、无家可归之苦,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痛苦。“江海”,借代自己,表达漂泊在外,无依无靠的孤独。“流离”,亦作“流离颠沛”,“流离”,犹流离,形容生活困苦、到处流浪。“不见家”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的无奈和悲伤之情。
颈联“云暗”两句写所见。“云暗苍梧”,用典故,出自《晋书·谢安传》。谢安隐居东山时,有人从都城送来信函一封,上面写道:“山中有三件宝物:一曰‘石榻’;二曰‘木屐’;三曰‘葛巾’。”谢安收到信后,回信说:“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谢安后来因事被召回京城,但他还是选择留在山林中过隐居生活。这里用这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的厌倦。“秋浦”,指安徽池州一带的秋浦河。《太平寰宇记》卷106:“秋浦水发源秋浦县西北四十里大溪口。……秋浦县西至金陵一百三十里。”传说中,有仙人乘木筏在此泛舟,所以后人又称此河为秋浦河。这里用典,表示诗人希望像仙人一样逍遥自在,不受世俗束缚。
尾联“与君”两句写与诗人结交的两位友人——无可禅师、皎然居士,他们共同探讨古今兴衰成败的道理,一同品尝故乡的美味佳肴,度过了愉快的夜晚。这两句既展现了友情的美好,也表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全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语言优美。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在苍梧云盖寺的经历,表达了自己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