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马送君君出门,朔风动地卷蓬根。
孤臣抗疏甘身死,万里投荒是主恩。
笳吹天山边月小,城连沙碛塞云昏。
心知去国无多泪,肠断慈乌声自吞。

【注释】

季天中:名不详,唐人。给事中:官名,为皇帝的侍从官,掌管议论政令、封驳章奏。直谏:直言劝谏。谪:贬降。塞外:边远之地。追送不及:作者在长安送别季天中。策马:骑马。朔(shuò)风:北风。动地卷蓬根:风吹蓬草,蓬根被吹得摇动如被卷起。孤臣抗疏甘身死,万里投荒是主恩:我作为忠贞的大臣,冒着生命危险上疏劝谏皇上,却只能远离京城去边远地方投荒,这是皇上对我的恩宠。笳吹:古代军中用笛子等乐器演奏的乐调。天山:山名。古西域国名,在今新疆西部。月小:月亮很小。城连沙碛(xi ji):城墙相连处是沙漠地带。塞云昏:边塞上的云昏暗不明。慈乌:指乌鸦。肠断:心肠断绝。自吞:自己吞咽,形容悲痛至极。

【赏析】

这首送别诗,是诗人在长安送别给事中季天中时所作,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一片赤诚之心。首句开门见山,写诗人在长安送别季天中。“策马”两句,写季天中辞别时,风大如朔,把蓬草也吹得摇动起来,这风声仿佛在告诉人们:这位忠贞的大臣冒生命危险上疏劝谏皇上,但只能远离京城去边远地方投荒,这是皇上对他的宠爱和恩宠啊。第三句写诗人对友人的一片赤诚之心。第四、五句写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第六、七句写边塞的荒凉景象。最后两句写边塞的凄凉之境,并点出送别之意,以景结情,意味深长。全诗语言质朴而富有真情实感,意境悲壮苍凉而又含蓄深沉,是一首难得的佳作。

此诗首句开门见山,写在长安送别给事中季天中。“策马”,是说季天中骑马告别时的情景。“君出门”,即指季天中离去。次句写他离去时,朔风吹动大地,蓬草都被吹得摇动起来。“朔风”、“卷蓬根”,是说朔风刮得很猛,把地上的蓬草都卷起来了。“孤臣”,是说诗人自己,因为是忠贞的大臣,才不怕得罪皇上而被贬谪到边远的地方去,因此自称“孤臣”。这里用了《汉书·终军传》里一个典故:西汉时期,终军因上书劝谏汉文帝不要出兵征伐匈奴,而被派去南越做官,途中病死在路上。临死时他留下一封书信:“臣住南越时,闻吏卒不奉法,争言‘亡秦者胡’,乃举兵击灭之。臣恐见疑于陛下,故令人微伺证,书成未发,会病死。”可见,“孤臣”一词,既表明了自己与季天中的亲密关系,又表明了自己不畏权贵、敢于直言的精神。

三、四两句是说:我身为忠贞的大臣,冒着生命危险上疏劝谏皇上,却只能远离京城去边远地方投荒(流放),这是皇上对我的恩宠。“万里投荒”一句,是说自己远离京城而去边远地方投荒,这是由于皇上对自己的宠爱和恩宠。“是主恩”,是说这种宠爱和恩宠是皇上的恩赐。

五、六两句是说:在遥远的天山边,皎洁的月亮很明亮;在漫长的边塞路上,连绵不断、无边无际的沙漠,遮住了天空的云彩。这两句描写边塞的景物,既是实写,又是虚写。实写边塞的荒凉景象,虚写诗人内心的悲凉之情。“笳吹”句,意思是说:边寨中吹奏着悠扬的笳曲。“天山”是西域的一座高山,这里泛指边塞之地。“月小”,指月亮很小。“城连沙碛”句,意思是说:城墙相连处是沙漠地带。“城连”、“沙碛”都是实写,“塞云昏”则是指边塞上弥漫的大雾使天色显得昏暗不明,是虚写。

七八两句是写诗人的内心活动。前面两句描写边塞的荒凉景象,后面两句是说:我知道离别家乡已非一日,离乡背井已非一时,所以心中不免有些悲伤;但是,我的悲痛之情是无法忍受的,只好把它咽进肚里,不再让它流出来。“肠断”句,意思是说:我的心肠已经断裂了!“慈乌”(乌鸦)叫声凄厉,常常用来比喻哀鸣的声音;这里借指乌鸦的叫声来抒发自己的悲怆情怀。

这首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风格沉郁苍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