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尔堪
《浣溪沙 · 春》 晓露生妍,黑丑花上露珠晶莹。乱虫鸣轧木棉枝斜横斜,棠梨霜叶如赤砂,真似客归遗燕垒,尽容人占鸥沙。 柴门中有故侯家,暮春时节,燕子归来,巢成于梁。我独倚门,凭轩遥望,只见江水东流,鸥鸟翔集,一派生机盎然之景。门前古道,人来人往,皆为寻春而来。 乌啼月落,写哀思,剪发翻同练行,泪洒红纸,题赤字。不堪石阙,独含悲,兵气回飞鸟,残生随白鷗。暮春时节,万物复苏,唯有心中哀愁
【注释】 舴艋:小船。撑云:撑着云。溜雨:飘洒的雨水。似垂髯猿猱:好像长着长胡子的猿猴。紫薇:一种花,即木犀、夏紫。这里指紫薇花。落:凋谢。 【赏析】 《好事近》是宋词中的一种小令体。“好事近”为宋人姜夔所创,又名《玉娇曲》《惜红衣》。其内容多写男女离别相思之情。此首为送别友人之词。上片写送客北游,下片写归途见景生情。全词以流水泛舟、山中观日为线索,描绘出一幅清丽自然的画面
丑奴儿令 晓妆 晓风吹破流苏暖,花满香奁。蝶满湘帘。拾起残红玉笋尖。 未梳蝉鬓如云压,膏沐微沾。宫粉轻拈。十样新眉懒去添。 注释: 丑奴儿令:唐教坊曲名。又名《丑奴儿》、《更漏子》。因词调中有“丑奴儿”三字而得名。此调为双调,六十二字,前后片各四句,五仄韵。 晓吹:拂晓的风。 流苏:指古代妇女头上下垂的装饰品。 香奁:指女子梳妆用的镜匣。 湘帘:湘竹编成的帘子。此处形容窗帘上蝴蝶飞舞的景象。
【注释】 幽兰:指兰花。欲吐:欲开放的意思。阑干:栏杆,这里指窗子。愈妩:越美。散发:指披散着头发。当风:迎风。千寻绿荫:形容树很高。纳凉:乘凉。池阁:水中的小楼。波中鱼戏乐:指鱼儿在水中嬉戏。芳饵:鱼饵。上钓丝:被钓丝钩上。 【赏析】 这首词写夏日闲情逸致。开头两句写花,以拟人法描写花的姿态;后两句写水,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夏景图。全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宋代文人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
垂垂紫楝,四月江心频点燕。亭馆谁家,天棘抽条出屋斜。 轻舠不稳,移向伍塘风力紧。晴日将西,黄犊江村水一犁。 注释:垂垂紫楝,四月江心频点燕。亭馆谁家,天棘抽条出屋斜。轻舠不稳,移向伍塘风力紧。晴日将西,黄犊江村水一犁。 译文: 垂吊的紫楝树挂满了果实,到了四月江心频频有燕子停留。 是谁家的亭馆,天棘抽出新条直刺天空? 轻舠(jiān)船摇摇欲坠,被风刮得东倒西歪。 太阳快要落山了
以下是对《浣溪沙·春》的逐句解释: 1. 第1句:“翠被难温夜似年” - 注释:这一句描绘了夜晚的寒冷与长夜带来的不适感,难以驱散寒冷如同过了一年。 - 赏析:通过“翠被难温”表达了冬日夜晚的寒冷,而“夜似年”则增添了一种时间的漫长,使得整个画面更加凄美、深沉。 2. 第2句:“珠帘轻卷雾如烟” - 注释:珠帘轻轻卷起,仿佛云雾缭绕,增添了一份朦胧的美和梦幻的氛围。 - 赏析
【解析】 本诗是南宋辛弃疾的一首写景小令。词以晓妆起笔,点明“晓妆”之意,而“只许巫山人梦中”一句,又暗指了“巫山云雨”。词中描写了清晨女奴为主人梳妆的情景,刻画了女奴勤劳、朴实的形象,表现了她对主家的深情和忠心。 【答案】 ①远山染黛帘(屏风)初卷 ,新月微笼,薄雾轻笼。②只许巫山(指情人)入梦中 。③晓妆惆怅无人见 ,杏样衫好,茜样鞋红。④半臂殷勤护守宫
诗句释义与赏析: - 诗句解读:此句描绘少女初离凉枕,印红潮,形容其娇慵之态。自然香腻洗难消,描绘其散发的香气难以消除,暗示其清新脱俗。 - 译文: 八尺长的丝绸如同龙一般柔软光滑,初离凉爽的枕头,留下的痕迹仿佛是红色的小山丘。自然的香气浓郁且持久,无法完全消除。 - 关键词注释: 1. 八尺:此处指丝绸的长度,象征着珍贵和华丽。 2. 龙:在古代传说中,龙是一种具有神秘力量的生物
注释: 朱槛(zhū kǎn )移灯:把红漆栏杆上的灯火移到窗前。翠钿(diàn):翡翠制的首饰。簟(dián)纹圆:簟子上花纹平整如镜,没有折纹。薄寒:微寒。枕痕(chuī)边:枕头的压痕。鸂鶒(yāng jí)帐:鸳鸯帐。调凤髓(sù):调和鸾凤之髓,比喻调情。鹧鸪(zhè gū)曲:鹧鸪鸟的曲子。拨鹍弦:拨弄鹍弦乐器。银筝(gūn):银质的筝。撩(liáo):撩动,拨弄。曾(zēng)眠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分析理解能力。这是一道综合性的试题,既要求考生能够准确、全面地把握诗句的内容和情感,又要求考生具有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立足诗歌内容,结合题目要求,从意象、意境、手法、情感等角度进行分析。 本词上片写景。“春”是词人笔下的一个关键词。春风吹来,宫柳迎风摇曳,绿枝婆娑,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这自然使人联想到春天的到来。“隗台”指代皇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