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
诗句原文: 中秋好,永夕石湖旁。 串月每疑天作戏,依山仍以水为乡。 何日买沧浪。 译文: 中秋之夜格外美好,我常在石湖边漫步。 每当看到圆月挂在天上,我都怀疑是天公在开玩笑,山还是那个山,水依然是那条水。 什么时候才能买到像沧浪一样的好地方? 关键词解释: - 中秋:中国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八月十五日庆祝。 - 永夕:表示时间持续长久,夜晚漫长。 - 石湖旁:指在石湖的旁边
【注释】 1. 望江南:词牌名。 2. 中秋好:指词人写词时在中秋之夜。 3. 印月赏三潭:指在赏月的时候,看到月亮倒映在水中的三个潭中。 4. 丛薄(bó):浓密的树林。 5. 暗疑烟墨画:指树林浓密得好像被烟雾笼罩一样。 6. 微波澄似水银涵:水面平静得就像水银一样。 7. 谁与共幽探:是谁和我一起来幽深的地方探察? 【赏析】 《望江南·中秋好》是北宋词人柳永的作品
诗句释义 - 望江南: 一种词牌名,通常用于表达对远方的思念和期盼。 - 中秋好: 中秋节的美好时光。 - 几度忆吴淞: 多次回忆起吴淞这个地方。吴淞是位于上海的一个地名,可能因与中秋节相关联而成为回忆的对象。 - 江海双光澄晚镜: 描述的是晚上江水和海洋反射出的美丽景象。 - 林邱一曲度晨钟: 早晨在森林和山丘之间行走时,听到远处传来的钟声。 译文及注释 1. 望江南:
【解析】 此词上片写赏月的佳境,下片写赏月的情趣。全词以景衬情,情景交融,表达了作者欣赏美景、享受清闲生活的雅致。“百里清光萦把盏”中的“清”,指水色清明;“百里”,指远山连绵;“萦”,是缠绕的意思;“把盏”,即举杯。这几句写赏月之景,月光如水,山色如画,景色之美,令人陶醉。“四围山色裹行舟”,四围的山色将船包裹其中,写出了山水相映,美不胜收的意境。“佳景若为酬”,意即如此美好的风景怎能不酬
译文 中秋佳节,我怀念昆明的湖光山色。在水底鱼儿游走时,仿佛吞食了月色;草间蟋蟀鸣叫,仿佛在回答秋夜的声音。皇帝曾经观赏过这些美景。 注释 1. 望江南:词牌名,属于宋词中的一种格式。此词为作者自作。 2. 中秋好:指中秋节的夜晚。 3. 湖泛忆昆明:在湖上泛舟回忆昆明。昆明,即昆明池,位于今北京市西苑。 4. 水底鱼游吞月色:形容鱼儿在水中游弋,仿佛吞噬了月光。 5. 草间蛩语答秋声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句的意思,然后理解诗人的情感。最后分析手法。 本诗是一首咏中秋景的七绝,全诗以“望”字统摄,首联写月色之美;颔联写箫鼓之声,表现节日气氛之热烈;颈联写海天一色,突出景色之壮丽;尾联写碧海澄净,衬托出香港夜景之美。 【答案】 译文: 中秋佳节,香港美景翻新换旧颜。 在箫鼓声中,江水浩渺如万顷碧波荡漾,簪裙飘逸,气势压住千人。 碧水蓝天一色
望江南 中秋佳节,高斋难忘怀; 天风徐来,佩环声中思。 横江烟雨,画图开尽美; 蓬莱何减,此地胜千重。 赏析: 《望江南》是苏轼在守高密时所作,表达了他在中秋时节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生活态度的豁达超脱。诗中“小阁天风环佩响,横江烟雨画图开”描绘了一幅秋日高阁的画面,天风拂过,佩环相击,烟雨笼罩下的江水与图画交相辉映,展现出一种宁静而又深远的美
【注释】: 虎邱山,苏州城西的一座山。这里泛指名胜古迹。 茗碗,茶碗。 篴(zhōu)声,风铃的声音。暮云闲,傍晚的云雾悠闲自在。 【赏析】: 《望江南·中秋好》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此词上片写中秋之景与品茗之趣,下片写赏月之乐和怀古之意。全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音乐美、色彩美和情韵美
【注释】 翠微:青翠的山色,这里代指青山。 幽栖:隐居在深山中。幻住:虚设住所,形容无居所之苦。安心:心境平静。 赏析: 《望江南》是一首词牌名,此调为双调九十五字,前片四仄韵,后片五仄韵。这是苏轼晚年贬谪岭南时的词作。词人借中秋赏月抒写自己孤芳自赏、寄情山水的情怀。上片写自己孤芳自赏、寄情山水的生活情趣。下片写自己孤独落寞的情怀。全词以“望”开篇,以“惆怅”作结,以景起,以情收,构思精巧
注释: 中秋佳节好,我蛰伏在小楼之中。 复壁蜗居难以看到月亮,危巢燕子的窝屡次被风吹动。 我愁苦地面对着一盏红色的灯光。 赏析: 《望江南·中秋好》是宋代词人吴文英的作品。此词上片描写了月夜中作者独处孤寂的情怀;下片描写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全词以写景为主,通过景物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表达了作者在中秋佳节之夜孤独寂寞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