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惇五
【注释】 (1)截灯:指用灯火照亮。持靴:手拿皮靴。“拥不前”是说人们争着向前,而他却犹豫不决,不愿前进。使君:指刘谦。 (2)独欣:独有喜悦,特指对三善的高兴。三善:指孝、忠、廉三种美德。 (3)沾恩:得到恩惠。只六年:仅六年而已。 (4)薤本:即《薤露》。汉代挽歌,为汉末曹操所制。詟(shè):畏服,畏惧。 (5)蒲鞭:《尚书·舜典》载,舜以夏后氏之服赐虞舜,“纳于大麓,烈风雷雨不迷”
柳拂离筵怅若何,惟馀棠荫播舆歌。 心劳抚字催科拙,时际艰难调护多。 无计留春三月住,仅偿借寇一年过。 摩挲老眼看新政,但祝重来聚衮萝。 注释: 柳条轻轻拂动离别的宴席,我的心情是多么惆怅啊。只有棠树的树荫洒在我的马车上,发出悦耳的音乐声。心中焦虑不安地照顾着百姓,催收赋税却显得笨拙,而时局困难重重,需要多方照顾和保护。没有办法留住春天的脚步不离去,只能勉强度过借用敌人力量一年的难关
截灯持靴拥不前,人人都道使君贤。 独欣垂老逢三善,共惜沾恩只六年。 薤本拔时豪族詟,蒲鞭用罢讼庭悬。 清风归去山氓识,无事耶溪选一钱
郑惇五是清朝的诗人,字澧筠,附贡生,候选通判。以下是有关他的详细介绍: 1. 生平经历 - 基本信息:郑惇五,字澧筠,是一位清代诗人,他的身份和背景在当时属于较为显赫的文人阶层。作为附贡生,这通常意味着他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化素养和文学造诣,能够参与科举考试并取得一定的成绩。 - 官职履历:郑惇五在清朝的文官系统中担任了候选通判一职。这个职位在当时的行政体系中具有一定的权力和责任
郑惇五是清朝的诗人,字澧筠,附贡生,候选通判。以下是有关他的详细介绍: 1. 生平经历 - 基本信息:郑惇五,字澧筠,是一位清代诗人,他的身份和背景在当时属于较为显赫的文人阶层。作为附贡生,这通常意味着他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化素养和文学造诣,能够参与科举考试并取得一定的成绩。 - 官职履历:郑惇五在清朝的文官系统中担任了候选通判一职。这个职位在当时的行政体系中具有一定的权力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