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宰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山势西来如凤舞 - 注释:形容山脉的走向,如同凤凰在飞舞。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一座山峰从西侧向东部伸展开来,山势起伏多变,宛如凤凰展翅飞翔的壮观景象,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和想象力的提升。同时,“凤舞”也隐喻着一种优雅和灵动,使得整个画面生动而富有诗意。 2. 林峦左转若龙蟠 - 注释:形容森林和山峦的布局,像是一条盘踞的龙。 - 赏析:此句进一步运用比喻手法
【注释】 题明伦堂:在明伦堂题写诗句。 六树、庭前:指庭前有六棵大树,即松柏;庭前的过屋山是明伦堂的所在地。 一枝仙桂:指仙人所种的桂花,这里比喻高官显位,也比喻明伦堂主。 高攀:高升的意思。 风云:喻指朝廷和皇帝。千载:一千年。 里社:乡社,指乡里的民众或地方官吏。庇(bì)万间:庇护千万家。 【赏析】 此诗为作者应友人之请而作,诗中表达了他对于仕途的渴望和对于功名富贵的追求。 首联
注释:做官时,有志者往往难以选择自己的环境,但有志向的人应该抓住时机。穿上青衫,到南方去吧,只有我们这一代人才能真正理解这种意境。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送别好友洪季扬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和对其事业成功的祝福。诗中“仕有为贫难择地”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无奈和艰辛,同时也体现了他对于友情的重视。而“志将及物要乘时”一句,则是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事业的期许和对未来的憧憬。最后两句
注释:在五百人中占据最上游,远离故乡四千里,客居他乡的诸侯。南中需要贤良方正的长官,治理国家应当自己谋划。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以“五百人中占上游,四千里外客诸侯”来表达对好友即将远行的不舍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离别的淡然。接着诗人又以“南中赖有贤方伯,处我应须胜自谋”来表达自己的自信和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情感真挚深沉,充满了豪情壮志
下面是对《柬张簿二首》的逐句释义: 1. 第一句“细肋朝来正割鲜” - 诗句解读:“细肋”指的是肋骨,这里可能用来形容诗人的体态,而“朝来”则暗示了时间的早晨。"正割鲜"则可能指的是刚从田里收割上来的新鲜蔬菜,这里的"鲜"字强调了食物的新鲜和美好。 - 关键词注释:肋(肋骨)、朝(早晨)、割(收割)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一个清晨,诗人在阳光明媚的背景下进行着农事活动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能力。此类题目首先要读懂诗的内容和思想情感。通过反复诵读,即可把握诗意,并在此基础上揣摩诗人的情感态度;最后再结合注解进行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宅兆”句意为:墓地选择应当是志趣所在的地方;“外有”句意为:不要嗟叹外界有山川相隔;“自觉”句意为:内心应该感到天地广阔。 【答案】 第一首译文
【注释】 1. 别时触目:离别之时,眼前所见都是忧愁。 2. 适喜君怀:恰好喜你胸怀宽广。 3. 千里事人:在远方为他人办事。 4. 寄声:捎口信儿。 5. 别驾:指徐兄的官职。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送别友人徐友时所作的一首送别诗。诗人用“别时触目”和“适喜君怀”两个词语,把离愁别恨表达得淋漓尽致。首二句点明送行者的离别时间,以及送行的心情。三、四两句则写送行者对远行的朋友的期望
天津桥上小徘徊,入耳新声兆有开。 家住江南异京洛,不因君至浪惊猜。 注释:我独自一人在天津桥上徘徊,听到杜鹃的叫声,预感到它预示着春天的到来。我的家乡在江南,与洛阳不同,因此我并不会因为听到杜鹃的声音而感到惊讶。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闻杜鹃三首(其二)》。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时局的关注。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在北京听到杜鹃声的情景,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同时
闻杜鹃三首 薄宦思归畏崄巇,从君归去苦嫌迟。 归时绿鬓今黄发,归路平安我独知。 注释:在京城当官,怀念家乡,担心道路艰险而归家心切。你叫我回来,我又怕太早。等回家的时候,我已是满头白发,而你却还年轻
注释:我身在金华的玉堂,时常寄信给祝鸡乡的人问候。我过去曾经探访过卢仝,那时柳树枝条低垂,水塘里的水位已经满到了堤岸。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作者寄情山水、寻访故人的诗作。首联“身在金华与玉堂,寄声时到祝鸡乡”,诗人身在金华,身处高官厚禄的玉堂,但仍然不忘自己的本心,时不时地给祝鸡乡的人写信问候,表现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颔联“为言旧访卢仝处,柳压平堤水满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