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璞
【赏析】 此诗作于大历四年(769)秋,作者任左拾遗期间。 首句“带浅人家隐树深”,写山行所见的景色,意在说明诗人所处之地,是山林之间,所以有“家”和“树”的描写,也暗含了“隐”的意味。“带浅”、“隐树”两字用得极好。“隐”字既写出了树木葱茂,又表明了诗人对名利的淡薄。 次句“嫩晴天色弄云阴”,写晴空与云朵相间之景。天晴日暖,云层薄而多变,给人以美的感受,这正与诗人的闲适心情相契合。 三
这首诗是诗人在山中游玩,即兴吟咏的。诗的大意是:在山中游玩,我的心情很愉悦,不想回家。山花的气息让我感觉身体有些不适,力气也有些不足。我抛弃了世俗的纷扰,不再写那些繁琐的文件。我在岭上听到猿猴的叫声之后,就关上山门回到了自己的小屋。 注释: 1. 遨游自是不思归:意指在山水之间自由自在地游玩,根本不想回到家乡。 2. 花气蒸衣气力微:意指在山间行走时,山花的香气让衣服变得沉重,人也感到疲乏无力。
注释与赏析: 山行行歌十首 中峰道士蕊珠丹,曾与神仙玉炼颜。 见说醉来烧隐诀,药炉萧瑟卧空山。 译文: 中峰的道士用蕊珠丹修炼,曾经和神仙一起炼过颜。听说他们醉酒时烧掉隐诀,在空山中静卧。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中峰道士通过修炼获得超凡力量的情景。中峰道士使用了蕊珠丹这种神秘的丹药,这种丹药据说能够帮助修行者与神仙交流,甚至改变外貌。他们曾经与神仙一同炼过颜
【解析】 题干是“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这是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阅读诗作,理解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意的解读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本题要求考生赏析《濑上贞女祠》一诗中的意境特点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语言和技巧的理解和赏析。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思想情感的能力,要求考生阅读诗歌,然后根据诗中意象及诗人的情感体验加以把握。解答时,先指出诗句的意思,然后结合注释分析诗句的含义,最后点出诗句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并结合诗歌的主旨进行分析。 山行行歌十首:指杜甫《登高》一诗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两句。 竦(sǒng)楶(jié)雕珉万万层
【注释】 天风:指山风吹动松涛的声音。步虚声:道教传说,天上的神仙在月夜乘鸾鹤飞来时,其足所至之地,有清冷之气吹拂而来,如听仙乐般美妙动听。桧柏:松树和柏树,都是耐寒耐旱的树种。漫山:满山遍野。白石:白色的石头。野人:这里指隐士,诗人自比。 【赏析】 以“天风”二字领起全篇,写山行途中的景色,表现了诗人的游兴。次句写山中松柏发出阵阵清幽之声。三、四句写远望,看到山腰多白石
玉晨口占 风鸣长史升天柏,草护仙翁瘗剑茔。 瑞像殿前亡马迹,养龙池上有鼍鸣。 注释: 1. 玉晨口占:即作者在玉晨时期所作的诗歌。 2. 风鸣长史:指风声犹如长史(官职)的声音。 3. 风鸣长史升天柏:风声如同长史升天般高亢悠扬。 4. 草护仙翁:草丛如同仙翁的守护一般。 5. 瘗剑茔:埋葬宝剑的墓地。 6. 瑞像殿前亡马迹:在瑞像殿前面有一匹死去的马的痕迹。 7. 养龙池上有鼍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诗词的背诵、理解、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送人之官严陵”,要求考生写出这首诗的意思;然后理解诗歌的内容,再结合重点诗句进行赏析,注意从手法和情感的角度进行分析。 本诗首联写朋友赴任严陵(今浙江桐庐)的情景。严陵县在浙江省桐庐县东南,是三国时孙权曾在此炼丹的地方。“如君风貌又精神”,意思是说友人英姿焕发,精神饱满
【注释】 初至:我初次来到这个地方。 荧荧:闪烁的样子,这里形容云彩的颜色。 一塔灯:一座寺庙的灯塔。 觉皇舍利宝烟凝:觉得皇家的舍利宝气凝聚在烟雾中。 山门:佛寺的大门。 推上:推开。 三更月:三更天时,即深夜。 礼拜僧:拜佛为僧的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第一次进入佛寺时的景象。首句“云杪荧荧一塔灯”,写出了佛寺在高高云端之上,塔上的灯光犹如一颗明亮的星星。第二句“觉皇舍利宝烟凝”
注释:杜鹃花,在云层重重的树林中哀伤地啼叫,仿佛在为故宫的遗庙诉说衷肠。秦吴两地都是千里芳草之地,但它们都无法染红山花,只有杜鹃花才能将深深的恨染得最为鲜艳。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杜鹃花盛开的春景图,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忧虑之情。诗中的“秦吴万里皆芳草”,以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了春天大地复苏的景象,也暗含着诗人对逝去时光的追忆。而“染到山花恨最深”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