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钥
【注释】 次仲、舅:作者的表弟。拙庵:作者的家屋名。涵秋:秋天的景色。几欲相将作胜游:想与表弟一起到胜景游玩。芒屩:草鞋,借指旅途劳顿。懒:疲累,懈怠。莫莫:闲适,逍遥。休休:自得其乐。 【赏析】 此诗写诗人与表弟在秋天山中游览,见景生情,抒发了对人生和名利的看法。首句“涵秋古涧落珠旒”是写景,用“珠旒”来形容秋水清澈如珠,形象地写出了山涧之水清冽澄澈的特点。第二句“几欲相将作胜游”则是抒情
【注释】 雪窦:指雪窦寺,在浙江奉化。移将:将要。住: 停留、居住。雪峰:即雪窦山的高峰,在浙江奉化。两山:指天台山和雪窦山。同:相同。莫言此去人千里:不要说你这次离开我很远。明月往来含太空:月亮照耀着我们,照遍了天空。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送别友人到雪窦寺隐居的一首赠别诗。诗人写景抒怀,表达了对朋友深深的怀念之情。 首句开门见山,说雪窦将要移往雪峰,而雪窦与雪峰的雪色相同。次句进一步说明
【题解】 这是一首咏声的诗作。“题宏老空谷”即题宏老人空谷之作。弘老是唐代诗人王维的朋友,王维是中唐著名诗人,与孟浩然、李白并称,世称“王右丞”。他以山水田园诗为主,尤善画竹,有“文场领袖”、“画圣”之称。 【注释】 ①空谷:指山间的空旷地带,多指幽僻之处。 ②声有洪纤应则同:声音既有洪亮又有纤细,它们自然相同。洪纤,泛指声音大小。 ③中虚:这里指声音的中间部分空阔、空洞。 ④应处:应和的地方
【注释】 ①昕老:指唐代诗人张旭,字伯高,一字季明,号五云散人、《唐音》评其“诗思清逸,绝类江左”,善草书。鉴堂:指鉴真和尚的居所。 ②来住:来到此处居住。 ③先有鉴堂:在芦山先就有鉴真和尚的居所,这里指鉴真和尚曾在此地居住。 【赏析】 这首诗是写张旭来到芦山见到鉴真后的感受。首句说张旭自号鉴堂而来到芦山,在鉴真居住的地方安下心来居住;第二句说张旭来到鉴真处,看到两位高人互相切磋,相互磨炼
注释:长久以来向东山卷藏经书,鬼神推门惊动了整个军队。向来就想在庐山住下来,好在山中度过此生。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意。首句“久向东山卷藏经”,写出了作者与友人的深厚友谊,也表现出了作者对佛教文化的热爱和尊重。第二句“鬼神推出举军惊”,描绘了一幅紧张而又壮观的画面,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深祝愿。第三句“从来要去庐山住”,则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的相互理解
注释: 明月堂前,有一座玉砌的山;我游倦了山中的双径,归来又住。 舅甥相与,成了三隐之士;城郭山林,都是闲适之地。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游览月堂后,寄给拙庵友人的一首诗,诗中表达了他厌倦官场生活,向往自然山水的心境。首句“明月堂前玉几山”,以明月堂前的玉几山起兴,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向往之情。接着“倦游双径却来还”一句,点明了诗人归隐的原因。他厌倦了官场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生活
【注释】 蕉庵:即指隐士所居的茅庵,也指作者的茅舍。 薄晚:傍晚。 蛮蕉一叶障斜阳:在茅庵前有一片芭蕉树,当阳光射入时,一片绿影遮住了斜照的阳光。 潭潭府:指朝廷。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抒怀诗。诗人以写景起笔,用“薄晚归来烟已苍”一句,勾勒出一幅夕阳西下,薄暮归家的幽静景色。接着,诗人用“蛮蕉一叶障斜阳”一句,写出了茅屋前的一片芭蕉叶,挡住了斜晖,给诗人带来了一种宁静、幽美之感。然而
【注释】 次仲舅:作者的舅舅。拙庵:作者在城中租住的房子。 成疏:指《成相》之书,相传为孔子所作,有“成事不说”之意。见亦空:《论语·子罕》载孔子说:“我欲无言。”又《阳货》载孔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意谓说话多而美色诱人,则少仁德。 支公:东晋僧人竺道生法师,字道生,常于虎丘讲经说法,后隐居虎丘山中,人称支公。 藜杖:用藜草编成的杖,是出家僧尼用的拄杖,这里指作者。 赏析:
【注释】芗林:指芗林寺。雪中过峡图:指在雪中经过峡口的图画。 【赏析】这是一首题画诗,描绘了一幅芗林寺雪中过峡图。首句写画中之景:“不土之里无言诗”,意谓画中所表现的不是一般景物,而是“不土之里”的意境。“无”字用得极妙,它不仅写出了画境之空灵、超逸、清远,而且使人联想到晋代诗人陶潜《饮酒·其五》中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一问一答,对仗工整,既写出了画中的静谧、幽远
注释:不要将坐忘成坐驰,回来的时候要真正回到家乡。壶里的钱投尽了没有人去拾取,闲适地坐着藤床,风掩上门。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表达归隐生活的诗。诗人通过描述自己的隐居生活,表达了他对于世俗名利的淡薄态度以及对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人也借景抒情,通过描绘山水田园的宁静美景,烘托出他的心境和情感。全诗意境优美,语言朴实,充满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