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钥
【注释】休官:辞去官职,退隐在家。染须:指蓄发为须。荣启期:东汉人,年轻时曾隐居不仕,后被召为官,但终不为五斗米折腰,归隐故里。公:公平、正直。 【译文】想要学习年少时的样子,笑死了当年荣启期的荣辱不惊。世上只有公道,这些年还能庆幸自己没有欺骗他人。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辞官归家的感怀之作。诗人借题发挥,以“少年”比自己,以“荣启期”自况,表达了对官场的失望和厌恶。同时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赏析能力。题干要求“格式要正确,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最后附上赏析”,这是诗歌的综合考查,包括理解、鉴赏、分析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及思想情感的能力。考生在赏析时,应抓住诗歌形象、表达技巧、思想情感等三方面展开。如“故人惟赖几行书,今日谁能更访吾”是说朋友只有靠书信来维持联系,今天还有谁能再来拜访我啊;“旧日热心今就冷
诗句:客至何妨送与迎,门前罗爵亦人情。 译文:客人到来时,不妨热情地招待和迎接,门前摆放着酒器也是人之常情。 注释:客人(客):指客人来访。何妨(何不):为什么不可以。送与迎:指招待客人。门前罗爵(luó jué):门口摆放的酒器。亦人情:也是人之常情。 赏析: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客人的热情招待和尊重。他认为,不论对方是谁,都应该以礼相待,这也是人与人之间应有的交往之道。同时
【注释】: 百不宜:形容心情烦闷、不舒畅。休官:辞官。斋,指书房。异禀:天资。衰:衰弱。 赏析: 这首七言绝句写自己退居后的心境。首二句说,年老体衰,情怀烦闷,上楼时腰脚也觉舒迟了,可见心情不舒畅。第三句说自己在书斋里,天资聪明,别人难以赶得上,而自己却能保持旺盛的精神,病后精神略不衰。 这首诗是作者退居后所作。诗中表达了作者对退归田园的向往之情。诗人通过自身的感受和体验
【注释】 ①啐啄:乌鸦的叫声。同时:指乌鸦和燕子同时出巢。不偶然:不是偶然的。史君:指唐代诗人杜甫,因官至工部员外郎,人称“杜工部”,所以称为史君。正当年:正当壮年之时。 ②向来:过去的时候。难行道:难以行走的道路。人天:人间。听说禅:听到佛教禅宗。 【赏析】 《送一老住庐山归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诗中表达了对友人远游的祝愿。 首句“啐啄同时不偶然”,用“啐啄”喻指乌鸦和燕子
【注释】 归宗法窟寖湮微, 归宗:指归宗寺。法窟:佛教用语,意指佛教徒聚集的处所,这里指庐山归宗寺。寖(jìn):渐渐。微:衰微。 拭眼馀风靡孑遗, 拂去眼翳后,余下的目光中只有归宗寺的残存。孑遗:孤零无依的人。 法鼓一声精彩变, 法鼓声中,佛事活动开始,气氛变得精彩。 要如光弼用军时, 光弼:唐代名将,曾任节度使,善于用兵。这里比喻法鼓声中佛法兴盛的情景。 赏析:
注释:庐山的真面目并不难识,横在岭上的侧峰都充满了真意。如果等到出来后才发现真相,那又有什么意义呢?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庐山风光的诗,诗人通过对庐山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首句"庐山面目非难识"表达了对庐山美景的欣赏,认为庐山的美景并不需要过多的解读。接着两句"横岭侧峰皆是真"进一步描绘了庐山的美景,认为庐山的景色就像横在岭上的侧峰一样真实、自然。最后一句"若待出来方识破
诗句:十首玄谈已赘疣,劳君头上更安头。 译文:这十首玄言的讨论已经显得多余,你还需要再添上更多的内容,使得问题更加复杂难以解决。 注释:这里的“十首玄谈”指的是汪耐翁以最首座的身份,进行了关于玄学的深入讨论。“已赘疣”意味着这些讨论已经变得冗余,没有实质性的意义。而“劳君头上更安头”则是指这些多余的讨论,给汪耐翁增添了额外的负担和压力。 赏析: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
注释: 1. 放两不借叠双足:意为“放下一切烦恼,心无杂念”。 2. 自在在心机在目:意为“心中自有定力,眼中自有慧光”。 3. 不二门:指禅宗的入门之道,即“不二法门”。 4. 不知师唱谁家曲:意为“不知是谁家的曲子”。 译文: 放下一切世俗烦恼,心无杂念自然清净;内心自有定力,眼中自有智慧。深入禅宗的不二法门,寻找内心的宁静;然而不知是谁家的曲子。 赏析:
译文: 庐山是千古以来的名胜之地,也是佛教的重要道场。但是,自从您住在那里以后,这里却变得荒凉了。后来的人中谁能像您那样能够使这里重新兴盛呢?请您到山前去问问那位老和尚吧。 注释: - 止因赋重遂荒凉:因为您在这里赋诗,使得这里变得荒凉。 - 后之君子:后来的人。 - 谁能弛:谁能让这里重新兴盛起来? - 试向山前问老苍:请您到山前去问问那位老和尚。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