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季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综合赏析能力。这是一道理解类默写的题目,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扁”是多音字,在这里读作“biàn”,“鳌山”指灯山,用来形容元宵佳节燃放的彩灯。 【答案】 译文:长江以北的天空,天地一片苍茫,没有一点儿色彩。撑着短篷的船儿漂泊在水面上,一只鸟急急地飞回巢中,好像酒喝多了似的。即使冻得战兢兢,也像人的酒量增加了一样。灯山上不是照见东西了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通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然后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以及作者的写作手法,注意从诗中找出能体现这些内容的词或句子,同时注意分析诗歌的意境,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本题中,“感事”是这首诗的题目。“感事”即感慨时事,抒发感慨之情。“感事”的关键词是“感慨”“时事”。 【答案】 潼关和华州被吐蕃占领了,陈涛洛被吐蕃杀害了。幸亏有李猪儿发愤图强
【注释】 林端:林木的尽头。朝霁:早上放晴。弄晴曦:在晴朗的早晨,阳光照射在水面上形成美丽的彩虹。澜翻:波澜起伏。漾明月:水波荡漾,好像月亮一样。粲烂生摩尼(mò ní):灿烂发光如宝石。撒殿:指寺院或宫殿。固无事:没有其他事要处理。雨天:下雨的日子。少须:一会儿之后。风景丽:景色美丽。安之:心安理得地欣赏它。 【赏析】 描写了诗人观赏晚雨后晴朗天气时,看到林麓间树木和山石被雨淋过后显得晶莹透亮
【译文】 拄着拐杖,在竹林中漫步,攀登西山小道,匆匆的步履没有闲情逸致,反而更觉得寒溪景色清幽。潭中的鱼儿在水中跳跃、戏耍,溅起水花打湿了周围的草木,令人感到十分惬意,而荒废的古人遗址也显得更加荒凉。伐树的声音和战鼓声又不断传来,使我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 【赏析】 这首诗以游山为主题,通过登山、观瀑、观古迹和闻战鼓等几个环节,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的喜爱之情。 首两句“杖履竹林游
诗句原文: 还返释言 陶甓与镕金,火出资坚久。 炭木已焚如,万祀长不朽。 功成在炉灶,炉灶凭何有。 不见古轩辕,炼宝荆山首。 注释: 1. 陶甓(pì)与镕金:指用陶瓷和金属熔化后制成的器皿。镕(róng)金,即熔金。 2. 火资(zhī)坚久:指火能赋予物质以坚固的特性,长久不衰。资,赋予,这里指火的作用。 3. 炭木已焚如:形容火势猛烈到将木材烧焦的程度。 4. 万祀(sì)长不朽
【注释】 还返释言:返回并解释。 律管实葭灰:律管是用芦管做成的。葭灰,指芦苇燃烧后留下的灰。 气至飒以升:到了冬至,天气冷了,寒风呼啸,草木凋零。飒,疾速的样子。 日至幂寒泉,水花结轻冰:到了冬至,天降大雪,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结成薄冰。幂,覆盖的意思。 应候固应然:节气到来的时候,自然界的变化是必然要发生的。应,应该;候,节气。 违天亦何能:违背天道又有什么用呢?违,违背、违反。
译文: 竹林中引路,泉水从岩缝中涌出,远处的山谷幽静。 火光在山头高高举起,如同北山上的飞鸟。 可以拯救三军士兵,梅林深处藏着无尽思绪。 倒置未必是过错,见她便已心满意足。 注释: 1. “接竹引岩泉”:在竹林中引导着岩石间的泉水流淌。 2. “远在寒谷幽”:泉水流经遥远寒冷的山谷,显得幽深宁静。 3. “然炬火其端,高飞北山头”:火光从山顶升起,犹如北山之鸟展翅飞翔。 4. “可以活三军”
这首诗的意思是:通过符咒和药物的配合,可以治愈疟疾。这种治病方法并不是外行的做法,而是通过内功的修炼来实现的。在修行的道路上,我们应注重内心的体验和感受,而不是仅仅依赖外在的事物。 注释: 1. 蚨血可还钱 - 指用符咒和药物来治疗疾病,就像用钱币来还清债务一样简单明了。 2. 书符能已疟 - 指通过书写符咒来治愈疟疾。 3. 感召有如斯 - 指感应之力是如此的强大
【注释】 折枝水仙:一种水仙花,因花形似折断的枝干而得名。 西子苎萝溪浣纱:指西施在苎萝山(今浙江诸暨一带)浣纱时的故事。 李白捉月千丈波:李白曾作《望庐山瀑布》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又作《夜泊牛渚怀古》诗:“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两句合在一起,形容瀑布从千尺悬崖上直泻而下。 风流东迤去不尽:指流水不断向东延伸。 玉钏犹传金叵罗
【注释】 1. 还返:返回。释言:放下言语。 2. 揉木以为轮: 用木头做成车轮。 3. 寘之溪干: 放在山溪的岸上。 4. 微流荡轮辐: 小溪的水荡涤着车轮的辐条。 5. 银涛立飞翻: 像银色的波涛,立时飞腾翻转。 6. 三田:指三种土地。 7. 余润:多余的水。 8. 九谷:多种谷物。 9. 愆阳:阳光不足的天气。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把一个木制车轮置于山溪岸边,让溪水荡涤车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