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嗣环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口技表演的场景,通过声音的模仿和描述,展现了表演者高超的技艺。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 1.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注释: 宾客们的心情逐渐放松,开始端正地坐着。 2.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注释: 突然间,有人大声叫喊「火起」,丈夫也跟着大声叫喊,妻子也跟着大声叫喊。 3. 两儿齐哭。 注释: 两个小孩同时哭泣。 4. 俄而百千人大呼
【赏析】 口技,即通过模仿人的说话声、歌唱声来表演的一种技艺。此诗是一篇描写口技表演的佳作。诗人通过对口技表演的细腻描述,展示了口技人高超的技艺和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也表现了主人翁对客人的热情款待,以及口技表演给人们带来的欢乐。 首句“京中有善口技者”,点明了口技表演者的身份和地位。紧接着,作者详细描绘了口技表演的场景,从“会宾客大宴”开始,到“施八尺屏障”,再到“一桌、一椅、一扇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犬吠声,便有妇人惊觉欠伸,摇其夫语猥亵事。夫呓语,初不甚应,妇摇之不止,则二人语渐间杂,床又从中戛戛。既而儿醒,大啼。夫令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夫起溺,妇亦抱儿起溺。床上又一大儿醒,狺狺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
林嗣环,字铁崖,号起八。 清代顺治年间的福建晋江人(现泉州市安溪县官桥镇驷岭村),当时的进士。 明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生,从小聪颖过人,七岁即能属文。 及长赴试,因文章峭奇卓绝,考官疑为他人代笔,故不得中。 林嗣环遇挫折不气馁,倍加发愤攻读,于明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年壬午科中举人,继而于清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已丑科登进士及第。 授太中大夫,持简随征,便宜行事。
林嗣环,字铁崖,号起八。 清代顺治年间的福建晋江人(现泉州市安溪县官桥镇驷岭村),当时的进士。 明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生,从小聪颖过人,七岁即能属文。 及长赴试,因文章峭奇卓绝,考官疑为他人代笔,故不得中。 林嗣环遇挫折不气馁,倍加发愤攻读,于明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年壬午科中举人,继而于清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已丑科登进士及第。 授太中大夫,持简随征,便宜行事。